鸿州
①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西郢州置,治所在比阳县 (今河南泌阳县)。北周改为真昌郡。
②唐天授二年 (691) 置,治所在鸿门县 (今陕西临潼县东零口镇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临潼、高陵、渭南等县市地。大足元年 (701) 废入雍州。
武周天授二年(691年)置,治鸿门县(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东北零口镇)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高陵县、渭南县一带。久视元年(700年)废。
①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西郢州置,治所在比阳县 (今河南泌阳县)。北周改为真昌郡。
②唐天授二年 (691) 置,治所在鸿门县 (今陕西临潼县东零口镇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临潼、高陵、渭南等县市地。大足元年 (701) 废入雍州。
武周天授二年(691年)置,治鸿门县(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东北零口镇)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高陵县、渭南县一带。久视元年(700年)废。
即朱居槃。在今新疆叶城县西南棋盘乡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“朱俱波亦名朱俱槃,汉子合国也。并有西夜、蒲犁、依耐、得若四种地,直于阗西千里,葱岭北三百里,西距喝盘陀,北九百里属疏勒,南三千里女国也。”后徙
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6:“石门汤,在县西南四十里石门谷口。旧图经曰:唐初有异僧止于此,大雪其地,雪融不积,僧曰必温泉也。掘之,果有汤泉涌出,遂置舍两区,凡有病者,浴多痊……明皇时,
在今河北涿鹿县南。《清一统志 ·宣化府》: 美峪关 “在保安州 (今涿鹿县) 南六十里。西南通蔚州界。旧曰美峪所,本在保安卫西,明景泰二年移置于此”。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南。明景泰二年(1451年)徙美峪
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北乍山乡东双顶山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慈溪县:双顶山在“县西南七里。两峰并峙,屹立平野”。
在今云南大理市北,大理古城西莲花峰下。塔在崇圣寺后。明谢肇淛《滇略》云:“崇圣寺三塔,中者高三十丈,外方中空,其二差小,各铸金为金翅鸟,立其上,以厌龙也。塔顶有铁铸款识,云贞观六年尉迟敬德监造。开元初
即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西南凉伞乡。唐于此置羁縻晃州。清移晃州巡司驻此。
1914年由陕中道改置,属陕西省。治长安县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约当今陕西陇县、千阳、麟游、长武、彬县、旬邑、铜川、 白水、澄城、合阳、韩城以南, 宝鸡、眉县、周至、户县、西安、长安、柞水、商州、丹凤
即今广东鹤山市北古劳镇。明万历《广东通志》卷16:新会县有古劳墟。清属鹤山县,有把总驻防。
即今辽宁昌图县北一百一十里八面城镇。清光绪间由梨树城移昌图分防照磨于此。民国《昌图县志》卷1载:清道光间筑城时,掘得八面城石碣,遂名其城曰八面城。
在今山西寿阳县西,接榆次市界。《金史·太宗纪》:天会四年(1126),“宋种师中以兵出井陉。癸酉,完颜活女败之于杀熊岭,斩师中于阵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山西省寿阳县西。《宋史纪事本末》:北宋靖康元年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