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冈墟
在今广东四会市东南大沙镇黄岗圩。明洪武初于此置巡司,十七年 (1384) 移南津水口。
在今广东四会市东南大沙镇黄岗圩。明洪武初于此置巡司,十七年 (1384) 移南津水口。
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毕克齐镇。清属归化城厅,乾隆三十年(1765)设巡司于此。
在今云南禄丰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广通县: 舍资河在 “县 (治今广通镇) 东五十里。源出武定府,东流入南安州界,至元江府境,下流入交趾河。今有铺、有堡、有巡司、有驿、有村,皆以舍资为名”。
在今四川云阳县东北云安镇。为盐场。此处历来为我国著名盐产区。西汉时置盐官。唐、宋置云安监。明置云安场盐课司。清置盐课大使。民国置云阳场知事。
一名东山。即今山东泰安市北泰山顶之东岩。因其可以东观日出,故名日观峰。《水经·汶水注》:“应劭《汉官仪》云:泰山东南山顶名曰日观。日观者,鸡一鸣时,见日始欲出,长三丈许,故以名焉。”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
南宋淳熙十六年 (1189) 升恭州置,治所在巴县 (今四川重庆市)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广记》 卷53重庆府: “以介乎顺 (庆)、绍 (庆) 府二庆之间”为名。实为赵惇于淳熙十六年 (1189) 于此
即今黑龙江省抚远县东之抚远水道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 卷22: 混同江 “又北而东受乌苏里江支渠之水,所谓通江也,又东北百里许乌苏里江自南来会”。民国 《依兰县志》 卷1: 耶字碑 “后又被俄人私移于通
①亦作峨嵋山。在今安徽和县城内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和州: 蛾眉山 “在州治西北。城跨山脊”。②在今浙江余姚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余姚县: 蛾眉山 “在县西四十里。山高二百余丈,周七十里,唐天宝六
北宋置,属富平县。即今陕西临潼县北雨金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31耀州富平县: 金雨堡 “在县东南三十里。有一泊,每有天雨,水流入似金色,俗呼为雨金堡”。
在今浙江丽水市西北与武义县交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宣平县:曳岭“岭峻险,登陟甚难。上有曳溪洞,相传尝有仙人曳履过岭,因名。为县南守御处”。
1914年改永宁县置,属河南河洛道。治所即今河南洛宁县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在河南省西部。属洛阳市。面积2305.5平方千米。人口44.9万。辖3镇、1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魏文帝时置北宜阳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