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兴寺

龙兴寺

①即今河北正定县城内隆兴寺。创建于隋开皇六年(586),原名龙藏寺。北宋开宝四年(971)改名龙兴寺。清康熙年间定名隆兴寺。

②唐建。在今山西新绛县城内。寺内有碧落碑。碑文刻于唐总章三年(670)。书法奇古,行笔精绝,以大篆著名。内容为太宗弟韩王元嘉之子李训、李谊、李譔、李谌等为居母丧造像祈福。咸通十一年(870)郑承规奉命在碑阴下部书刻释文。原文字迹略有损伤,后人摹其旧拓重刊一通,存于原碑之侧,人称新碑,碑阴留题“金大定二十二年”字样。

③即大龙兴寺。在今安徽凤阳县北。为明洪武十六年(1383)在离於皇旧寺(皇觉寺)十五里之中都城内盛家山重建的佛寺。

④在今浙江杭州寺北城区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复二年(902),徐绾叛钱镠,“绾退屯龙兴寺”,即此。

⑤在今湖北房县西北一百八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0襄阳府:龙兴寺“在房县。唐柳宗元《岳州圣安寺碑》云:“无姓和尚始居房州龙兴寺中。”即此。

⑥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南。唐柳宗元尝僦居于此。西有净土院。柳宗元有《永州龙兴寺修净土院记》。

⑦在今湖南沅陵县城西北虎溪山南麓,俯临沅江。唐贞观二年(628)创建,后历经修葺、扩建。现存建筑有山门、天王殿、弥勒殿、大雄宝殿、观音阁、旃檀阁、弥陀阁及东西厢房等,均依山而筑。大雄宝殿建于元末明初,正前重檐间悬挂“眼前佛国”木匾,是明崇祯年间礼部尚书、书画家董其昌题写的摹刻品。

⑧一名治平寺。唐建(一说东汉建),在今四川忠县东一里。唐杜甫在忠州时,尝居于此,有《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》诗。南宋诗人陆游有《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诗》。清康熙五年(1666)重修。

⑨在今四川奉节县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夔州府二》:龙兴寺“宋王十朋有诗。自注:钦崇皇帝母王皇后所生之地”。


(1)古寺名。(1)在今河北省正定县。本隋龙藏寺,北宋开宝四年(971年)改名龙兴寺。清康熙年间改名隆兴寺。(2)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北城区。唐天复二年(902年)徐官叛钱镠,屯兵于此。(3)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芝州区西南。唐柳宗元曾居此,有《龙兴寺修净土院记》。(4)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北。宋王十朋有诗言之。(2)今寺名。(1)在安徽省凤阳县城东北日精峰下。原为明太祖朱元璋早年出家的皇觉寺,洪武十六年(1383年)移今址重建,朱元璋赐名大龙兴寺,并亲撰《龙兴寺碑》碑文。《大明洪武实录》载:此寺有“佛殿、法堂、僧舍之属凡三百八十一间”。寺内原藏有朱元璋画像、铁像,并有御书亭一座,亭内有明太祖“第一山”手书石碑。东西两廊嵌有明清两代名人题词。现仅存殿阁20余间,以及明铸铜镬、铜钟和明万历诗碑等文物。大雄宝殿内辟为文物陈列室。(2)在湖南省沅陵县城西北面的山坡上。背仰虎溪山,俯临沅江,与笔架山隔水遥望。唐贞观二年(628年)创建,现存建筑有山门、天王殿、弥勒殿、大雄宝殿、观音阁、旃檀阁、弥陀阁及东西厢房等,均依山而筑。大雄宝殿建于元末明初,正南北向,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。明间重檐歇山顶,两梢间则用硬山顶。殿内共24根大木柱,其金柱呈很少见的梭柱形式,两端有卷煞,立于有木的石础上。殿的明间特大,次间加梢间还不及其宽,殿内天花板上梁架为穿斗式,殿正前二重檐之间悬挂着“眼前佛国”的木匾,是明崇祯年间礼部尚书、书画家董其昌题写的摹刻品。凤滩水电站大坝建成关水后,龙兴寺山门离水面咫尺,山色、水光与庙宇交相辉映,游人乘舟入庙门别有一番风趣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丽水节度

    唐南诏后期改镇西节度置,治所在丽水城(今缅甸克钦邦伊洛瓦底江东岸的达罗基)。辖境约当今缅甸英多以北地区。宋大理改腾冲府。公元8世纪中南诏阁罗凤开拓西部置镇西节度,治镇西城(今缅甸曼昌,一说今云南盈江县

  • 沈巷镇

    即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南沈巷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青浦县:沈港镇“在县西南二十里,南通长泖,北通朱家角”。清光绪《青浦县志》卷2:沈巷镇“三国时沈友居此,故名”。在安徽省和县南部。面积66.54平方

  • 妫川

    又名清水河。本古清夷水。在今北京市延庆县境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妫州有妫水,源出城中。”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延庆州:“东北有妫川,俗名清水河,下流注于桑干河。”

  • 秦山

    ①一名大斤山。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、武川县、土默特左旗等境之大青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 隋开皇十九年 (599),高颎等伐突厥都蓝,“突厥败走,追度白道,逾秦山七百余里而还”。②在今江西瑞昌市南。《清一统志

  • 奚望山

    在今山西大同县境。一说在今内蒙古丰镇市南十六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49云州云中县: 奚望山 “在郡东一百里”。《金史· 地理志》: 大同县有奚望山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 奚望山 “在大同县东”。

  • 九陇郡

    北周改南晋寿郡置,治所在九陇县(今四川彭州市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西魏置,治南晋寿县(北周改名九陇县,今彭州市西北九陇镇)。“以九陇山为名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彭州市地。属益州。隋开皇三

  • 垂幔滩

    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56永州: 垂幔滩 “水行百里,枕湘江之岸,峭壁倚空,不知几千仞。今遥望石壁,皆如帷幔之状。下有滩,谓之垂幔滩”。

  • 钱家沟镇

    又名钱家铺。即今河北玉田县南钱家沟乡。濒双城河。清 《畿辅舆地全图》 玉田县: “钱家沟镇,县南三十五里。”

  • 高泉水

    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。《水经·浍水注》:“高泉水出东南近川,西北趣浍交注浍。”

  • 高标山

    今四川乐山市城内之老霄顶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 高标山 “一名高望山。古备城库之基,即今万景山。府之主山,巍然高峙,万象在前,烟朝月夕,其景无尽”。北宋宣和中建万景楼于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