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城

龙城

①汉匈奴集会处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岁正月,诸长小会单于庭祠;五月,大会龙城,祭其先天地鬼神。”其地一在漠南,元光六年(前129),卫青出上谷击匈奴,至龙城。此时匈奴单于庭在今大青山地区,龙城应离此不远,在上谷西北,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境。一在漠北,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西岸哈剌巴尔戛逊故城。元狩四年(前119),汉军大举出塞攻打匈奴后,单于庭迁到漠北,今鄂尔浑河上游,龙城亦应在此附近。《辽史·萧国图玉传》谓窝鲁城即古龙庭单于城,元耶律铸《下龙庭》诗注谓龙庭在和林西北,地望相符。

②即和龙城。又名黄龙城、龙都。即今辽宁朝阳市。《晋书·慕容皝载记》:东晋咸康七年(341)“使阳裕、康柱等筑龙城,构宫庙,改柳城为龙城县”。十六国前燕、后燕、北燕建都于此。北魏太延二年(436)克龙城,后改置营州。

③即今吉林梅河口市东北海龙镇。清光绪五年(1879)于此置海龙厅。二十八年升为海龙府。1913年改置海龙县。民国《东北年鉴》:“海龙,民国二年由海龙府改设,治龙城。”

④在今安徽萧县东北,凤凰山南麓。《水经·获水注》:“获水东历龙城,不知谁所创筑也。”

⑤在今河南郏县东南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“汝水又东南流与白沟水合,水出夏亭城西,又南径龙城西,城西北即摩陂也,纵广可一十五里。魏青龙元年有龙见于郏之摩陂,明帝幸陂观龙。于是改摩陂为龙陂,其城曰龙城。”即此。

⑥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南三十里龙相村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长垣县:“有龙城。”《寰宇记》卷2长垣县:龙城“昔夏桀臣龙逢所居,因以为名”。

⑦在今湖北公安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公安县“吕蒙城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县西南有龙城,周五里有奇。”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一》:龙城“在公安县西永安乡。一名龙墙。上曰上龙墙,下曰下龙墙,中有城曰鸡鸣城。遣址甚具”。


(1)又作茏城、龙庭。匈奴祭天、大会诸部处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岁正月,诸长小会单于庭,祠。五月,大会龙城,祭其先、天地、鬼神。”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西侧和硕柴达木湖附近。(2)又名和龙城、黄龙城。在今辽宁省朝阳市。十六国前燕慕容皝八年(341年)筑,营建宗庙、宫阙,并置龙城县。次年自棘城迁都于此,号新宫为和龙宫。慕容儁元玺元年(352年)迁都蓟,建留台于此。后燕永康二年(397年)复以此为都。冯跋太平元年(409年)在此建立北燕。太兴六年(436年),北燕为北魏所灭,燕王焚和龙宫殿,东走高丽。北魏置镇,后置营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克力宾

    即今新疆柯坪县。顾炎武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卷117《西域土地人物略》:“阿赤地里城又四百里为克力宾城。南北有二回回墓及黑玉河,北有店石子。”

  • 巨桥城

    宋大理置,属善阐府。在今云南晋宁县东南四里堡孜。元置昆阳州。

  • 明川州

    唐开元前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、甘洛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
  • 铁石关

    明置,属夹江县。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北八里千佛岩附近。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二》: 铁石关“在夹江县西千佛岩侧,孔道也,下临江潭。一径中通,曲折上下,险出天成。明末置关于此”。今铁石关遗址尚存。

  • 大秦寺

    又名景教寺。唐贞观十二年(638)建,在今陕西西安市。会昌五年(845)毁。

  • 青阳港

    即新洋江。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六里。南承吴淞江,北通娄江。

  • 大隋山

    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4彭州:大隋山“在堋口镇北三十五里。昔神照禅师居之。有瀑布。《张天觉记》云:西山之胜,在彭门者大隋为甲”。

  • 畚岭

    即今江西于都县西南畚岭。1934年为中央根据地登贤县驻地。

  • 武将山

    亦名五将山、冯山。在今陕西礼泉县北三十里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16醴泉县: “武将山在县西北五十里。” 唐宝应元年 (762) 肃宗葬于此,名建陵。

  • 奉城

    即江津戍。在今湖北荆沙市 (沙市) 南长江中。《寰宇记》 卷146江陵县: “故奉城在燕尾洲上。郭仲产 《荆州记》 云: 江津长车之领百家主渡江南渚州贡奉,谓之奉城。” 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洲上有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