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郎将

中郎将

官名。秦、西汉为中郎长官,秩比二千石,隶郎中令 (光禄勋)。职掌宫禁宿卫,随行护驾,协助郎中令 (光禄勋) 考核选拔郎官及从官,亦常奉诏出使,职位清要。后又专设五官、左、右中郎将分领中郎、常侍侍郎,谒者。期门(虎贲)、羽林郎等禁卫军亦专设中郎将统领。其职多由外戚及亲近官员担任,加中朝官号。东汉省并郎署,中郎、侍郎、郎中悉归五官、左、右三署,作为后备官员。五官、左、右中郎将仍隶光禄勋,职掌训练考核选拔郎官。宫禁宿卫侍从之职归虎贲、羽林中郎将。别设使匈奴中郎将管理南匈奴事务。亦有单称中郎将者。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,置诸名号中郎将为统兵将领,遂成为次于将军、高于校尉的统兵武职名称,品秩高低不等,其东、南、西、北四中郎将职位尤重,高于一般杂号将军。唐高祖武德七年 (624) 改左、右卫的三卫五府、诸卫翊府、太子诸率府的三卫三府诸内府长官骠骑将军为中郎将,各领禁卫府兵,统校尉、旅帅、亲卫、勋卫等官。诸卫所置正四品下,诸率所置从四品上。高宗永徽三年 (652) 改名旅贲郎,旋复旧。宋朝环卫官中左右金吾卫、左右卫、左右千牛卫亦置,位次将军,高于郎将,无职事、无定员,仅为武臣赠典、武臣责降散官及安置武职闲散人员,或除拜宗室、外戚。参见有关各条。


官名。秦置,汉因之。西汉时皇帝的侍卫分五官、左、右三署,各置中郎将以统帅侍卫,皆秩二千石,位低于将军。平帝时又置虎贲中郎将。东汉沿置,又增置东西南北四中郎将、羽林中郎将、使匈奴中郎将;建安以后,地方割据,自相署置,多名中郎将。其后,魏、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等皆沿置。唐代各卫府也置中郎将,正四品下。宋代也有中郎将。均掌执戟值班、宿卫侍从、守护殿门、出充车骑之诸郎。五官中朗将,掌五官郎;左中郎将,掌左署郎;右中郎将,掌右署郎;虎贲中郎将,掌虎贲郎;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郎中令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二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·十六卫·亲卫之府》、《宋史·职官六·环卫官》、《通典·职官十一·中郎将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德大夫

    官名。北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官名,改宫苑使、左右骐骥使、内藏库使置,为正七品武阶官,属大使臣。官名。宋代武职八阶正使有武德大夫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武阶》、“武功大夫”条。

  • 小军机

    清朝“军机章京”之俗称。

  • 县道会司道会

    道官名。明清设置,秩未入流,其职为管理县内道士、女冠。

  • 晋阳冶局丞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参见“晋阳冶局”。

  • 大宾

    周朝称诸侯一级的来宾。《周礼·秋官·大行人》:“掌大宾之礼,及大客之仪,以亲诸侯。”郑玄注:“大宾,要服以内诸侯。”指诸侯。《周礼·秋官·大行人》:“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,以亲诸侯。”

  • 阉人

    阉人,也写作奄人,简称阉或奄。春秋时已有,汉置为宫中侍御官。《后汉书·宦者列传序》:“中兴之初,宦者悉用阉人。”《周礼·天官·酒人》:“酒人,奄十人。”

  • 起家

    自家中征召授官。《史记。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建元中,上招贤良,公卿言邓公,时邓公免,起家为九卿。”后亦指初仕。《隋书·百官上》叙南朝陈制:“其亲王起家则为侍中”,“皇太子冢嫡者,起家封王,依诸王起家。余

  • 海军部统计处

    官署名。清末置,掌海军统计事务。内部分设会计、统计两科。

  • 行廷尉事

    代行廷尉之职。《后汉书·邓晨传》:“十八年,行幸章陵,征晨行廷尉事。”廷尉,中央掌审判的高级官员,类似今天的司法部长。参看“行”、“廷尉”两条。

  • 幕客

    幕府的僚属。唐黄滔《黄御史公集·陈侍御新居》:“幕客开新第,词人遍有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