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会试

会试

明清科举考试制度之一。明洪武四年(1371)首次举行。十七年颁为定制。清朝因之。每三年一次,在京师举行全国性考试。因试期多在春季三月,故又称“春闱”。又因由礼部主持考试,也称“礼闱”。每逢辰、戌、丑、未年为正科。若乡试有恩科,则次年亦举行会试恩科。考试分三场,第一场四书题文三篇,五言八韵排律诗一首。第二场经题文五篇。第三场策五道。考中的称贡士,第一名称会元,皆参加殿试。光绪三十一年 (1905) 废科举,遂停。


科举考试的方式之一。金代始称礼部考试为会试,至明代会试每三年举行一次,试期在二月。清制同明,所不同的是试期改为每年的三月。于乡试之次年,逢辰戌丑未年,在京师的礼部进行,由皇帝特派正副总裁进行考试。中式者称为贡士,又别称甲榜或甲科。清制会试内容与乡试同,由礼部奏请钦命四书题一,诗题一。试三场,第一场为初九日,第二场为十二日,第三场为十五日,先一日入场,后一日出场,与乡试同。阅卷大臣由礼部奏派。会试的第一名称为会元。参见“乡试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郎中户将

    官名,西汉置,属郎中令,掌护卫宫殿门户,分左右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郎中令》,参看“郎中车将”条。

  • 校对

    宋朝校对黄本书籍官省称。官名。清置,见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档房”。

  • 采访副使

    官名。北宋置,佐采访使察访官吏善恶和民间疾苦。

  • 小司玉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冬官府司玉下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职掌参见司玉下大夫。

  • 左少监

    官名。明初内府神宫监、尚宝监、内官监等以监为名的宦官衙门皆置,各一人,从四品。后渐革。

  • 前锋副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为左、右卫府直卫属官,佐前锋正都督负责舆驾出入的侍卫。八品。

  • 空黄

    官府文书名。北宋徽宗时,门下省属吏懒惰不虔,凡命令之出于门下者,皆事先将各长官官衔书于公文之上,遇事只须长官署名及填写事由,称为空黄。

  • 鞮氏

    官名。又作“趧娄”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理四夷的乐曲和声歌,以备祭祀和宴饮时演奏。《周礼·春官》: “鞮氏, 下士四人, 府一人,史一人,胥二人,徒二十人”,“掌四夷之乐

  • 户部分司

    见“户部榷关”。

  • 东宫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侍卫亲军机构。设于世祖至元十六年(1279)七月,掌汉军万名,隶詹事院。置都指挥使、副都指挥使等职。三十一年八月,改为隆福宫左都威卫使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