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保
宫官名。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,掌铨选人士,三品。
宫官名。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,掌铨选人士,三品。
官名。五代始置枢密副承旨,以诸卫将军充任。宋朝沿置,分领枢密院承旨司诸房公事。哲宗元祐(1086—1093)中定为正八品。南宋升为正七品。辽朝北、南枢密院皆设,位在都承旨下。
官署名。汉朝置,掌监督宗庙祭祀之仪节,属御史台。设侍御史主其事。官署名,汉置,为侍御史所属的五曹之一,掌供奉祭祀之事。《宋书·百官志下》:“(侍御史)凡五曹,一曰令曹,掌律令;二月印曹,掌刻印;三曰供
1、官制用语,即选拔任用。《后汉书·申屠刚传》:“刚每辄极谏,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,简任贤保,以成其德。帝并不纳。”2、辛亥革命以后,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,文官的第二等称“简任”。第一等称“特任”
秘书省著作郎别称。
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一说即“田畯”。掌农田耕作。《礼记·郊特牲》: “飨农”郑玄注: “农,田畯也。”田官。《礼记·郊特牲》:“飨农及邮表畷禽兽。”注:“农,田畯也。”畯,田官。
次卿,副卿。区别于正卿。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 “且冢卿无路,介卿以葬,不亦左乎? ”杜预注:“介,次也。”官爵名。为春秋时鲁国称担任司马、司空之职的卿,也称亚卿。详见“三官”。
官署名。金朝置。设于南京宫城。掌妃嫔出入,总领护卫导从。
清朝对中央各部、院所设七品官之俗称。参见“小京官”。官名。清代六部诸司中有七品小京官,为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之下的司员。
周朝称中等诸侯国以下未受王命的卿大夫为小卿。《仪礼·大射》: “小卿宾西东上,大夫继而在上。”郑玄注: “小卿,命于其君者也。”贾公彦疏:“按《王制》云,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;次国三卿,二卿命于天子,一
本意为制度、法式、命令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定为皇帝命令文告之一种,又称制书。汉朝因之。内容有一定格式,其文曰制诏三公,皆玺封,尚书令印重封。宋明以后成为一种公文程式,即以上达下公文之一。明朝由殿阁学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