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军尉

军尉

官名。春秋时晋国三军皆设尉,掌管卿将驾车之御官及士卒训练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八年》: “晋悼公即位于朝,始命百官”,“卿无共御,立军尉摄之。祁奚为中军尉”,“铎遏寇为上军尉,籍偃为之司马,使训卒乘,亲以听命”。


武官名。(1)春秋时晋国置于上中下三军。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记东山之役时,以羊舌大夫为上军尉,此为晋军尉设置之始。中军之尉别称元尉,上军之尉又别称为舆尉。军尉之职为发众使民。《淮南兵略》说:“正行伍, 建什佰,明旗鼓,此尉之官也。”军尉有副职,称为军尉佐。(2)太平天国设置,为军中杂职官。每军帅之下设四十人,官阶为职同卒长,掌护卫军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宫内监殿中守舍人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为内监殿局官员,流外三品勋位。

  • 高庙仆射

    官名。西汉置,为高祖庙的主官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有“哀帝持金匮至高庙以付仆射”的记载。

  • 帮理

    官名。北洋政府时期税务处各股的属员,地位在帮股长之下。见“税务处”。

  • 宫观副使

    见“宫观官”。

  • 侍中省

    官署名。魏、晋时为侍中所居,与散骑省、侍省合为门下三省。南北朝散骑 (集书)、西省各自独立,侍中省遂专“门下”之称,迳号门下省,两名亦常互称。参见“侍中”。

  • 选人

    宋朝幕职州县官统称。因由吏部铨选注授差遣,故称。宋初分两使职官、初等职官、令录、判司簿尉四等共七阶。经徽宗崇宁二年(1103)及政和六年(1116)两次改名,七阶为承直郎、儒林郎、文林郎、从事郎、从政

  • 司舞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初为春官府大司乐中大夫属官,北周武帝保定四年(564),改大司乐为乐部,遂为乐部中大夫属官。掌祭祀、宴饮时各种舞蹈的教授及演出,下设司舞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

  • 行大司空事

    代行大司空职事。《后汉书·邳彤传》:“建武元年,更封灵侯,行大司空事。”大司空,掌工程建筑,详“大司空”条。

  • 医待诏

    官名。汉代少府所属太医令之下的御医之一,见《汉书·董贤传》。

  • 册立

    清制,立皇后之礼称册立。立皇贵妃、贵妃、亲王、亲王世子等均称册封。参见“册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