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副使

副使

官名。为各种正使的副职。始见于秦、汉。北魏时置为皇帝所派使者的副手。自后凡有正使多并置,如唐、宋、辽、金之节度使、观察使、团练使、防御使、节度使兼安抚使以及支度、营田、招讨、经略使、指挥使、安抚使、宣尉使、宣抚使等均置。唐朝各州诸军,刺史领使五千人以上置,万人以上有营田副使一人。明朝户部、礼部、工部、光禄寺、太医院、顺天府、应天府诸王府长史司、各布政使司、都转运盐使司、盐课提举司所属各局、库、仓、所、院、司、分司、关及茶马司、税课司、各府州县仓、织染杂造局、批验所、递运所、冶铁所等均置,位大使下,秩九品、从九品或不入流。按察使司所置为正四品,与佥事分司诸道。都转运盐使司正使下设,为从五品,与同知、判官分司盐务。明朝派往少数民族地区或外国的使节中亦多置副使,以他官兼领。宦官所设副使为从五品。清沿明制。并于通政司设,正四品。清末光绪三十三年(1907)设军咨处亦置为副职。以正参领一人充任。宣统元年(1909)于军咨处设总务厅,废正、副使,改置军咨使。参见有关各条。


官名。1、唐代节度、观察、团练、防御等使都有副使,为正使的属官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下》。

2、历代派遣到外国的使臣,多设副使,为正使的助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子右卫率府率

    官名。即太子右卫率。

  • 引强

    官名,汉置,能引(挽)强弓弩的官。《汉书·周勃传》:“材官引强。”注:“服虔曰:能引强弓弩官也。”

  • 宝源局监督

    官名。清朝工部宝源局之主官。隶属于工部钱法右侍郎。顺治元年(1644)设,满、汉各一人,领局事。缺出由各部院司员内保送简派,两年一更代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改隶度支部。官名。宝源局为清朝铸钱官署,

  • 京都诸宫苑总监

    ①官署名。唐朝置,隶司农寺,分置于西京长安(今陕西西安)、东都(今河南洛阳),掌宫苑内馆宇、园池修葺,种植花草树木与饲养六畜之事。监各一员、副监各一员、丞各二员,另有主簿等。②官名。唐朝司农寺京都诸宫

  • 六事考课

    金代以六事考课县令,即“辟举县令法”,见该条。

  • 左署侍郎

    官名。见“左中郎将”。

  • 太子率更

    官名,秦置,汉沿置,西汉属詹事,掌知刻漏,其长官称令,副长官称丞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詹事,秦官,掌皇后、太子家,有丞。属官有太子率更、家令丞。”东汉属太子少傅,有令一人,秩千石,掌庶子、舍人更

  • 沙糖局提点

    官名。元至元十三年(公元1276年)置,属宣徽院,秩从六品。十九年(公元1282年)升从五品。掌沙糖、蜂蜜煎造及方贡果木。设提点一人为主官,以达鲁花赤一人监临之;下设大使、副使各一人。

  • 大都醴源仓提举

    官名。元至元二十五年(公元1288年)置,属光禄寺,秩从六品,掌受香莎苏门等酒材糯米,乡贡麹药,以供上酝及岁赐诸王百官。设提举一人为主官,下设大使、副使各一人。

  • 阇里必

    蒙古官名。又译作“扯儿必”,意为宰相,成吉思汗建国初置,后专指“内八府宰相”,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