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功曹

功曹

①官署名。汉朝始设,为地方官府职事机构。职掌选举,兼参诸曹事务。其主者,司隶校尉府称功曹从事,州府称治中从事,郡称功曹,县称功曹掾。南朝宋以后、北朝北魏为将军府诸曹之一,长官为参军事。隋唐王府、州,唐三都、都督府所属七曹之一。唐朝王府所属置有功曹参军事一人,参军事二人,行参军四人,典签二人,掌文官簿书、考课、陈设等,只使检校。隋朝府、州、县功曹置掾史、参军事、府史、行参军等员。唐三都置功曹参军事二人、参军事六人。掌考课、假使、祭祀、礼乐、学校、表疏、书启、禄食、祥异、医药、卜筮、陈设、丧葬等事宜。都督府亦置功曹参军事,员一人。又,唐都护府属置功曹参军事一人,参军事三人。唐高祖武德四年(621)置天策上将府,亦设功曹,有参军事二人,掌官员假使、仪式、医药、选举、考课、禄恤、铺设等事。太宗立为太子后即省。北宋开封府亦置。宋徽宗崇宁三年(1104)废。②官名。汉朝郡县置功曹史,省称功曹,职掌人事,并参与一郡政务。三国郡、晋不开府将军、太子二傅、特进、郡县皆置。南朝宋、齐沿之。梁、陈之列卿、皇弟皇子府、嗣王府、蕃王府置。北朝北魏凡皇子、不开府将军、太常光禄卫尉、郡,北齐九寺、郡县,北周郡亦置。职掌吏事或主选举。将军等所置,在晋位于主簿下,在梁、北魏位于主簿上,郡县所置位常在丞下五官上。凡郡功曹多用本地大族,权重,郡守常委事于功曹。品级: 梁自六班至下四班不等; 陈自七品至九品,北魏自六品至从九品。


1、官署名,汉朝始置,为地方官署的职事部门,掌选举,并兼参与诸曹事务。其长官,司隶校尉府称功曹从事,州府称治中从事,郡称功曹史,县称功曹掾。其后,梁、陈、北魏将军府置功曹,长官称参军事。隋朝王府及州置功曹。唐朝三都、王府、都督府、州皆置功曹。

2、官名,汉始置。司隶校尉属官有功曹从事,掌选署及众事。州郡的佐吏有功曹史,简称功曹,掌管考查记录功劳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五·州郡》:“功曹史,主选署功劳。”北齐后称功曹参军事,隋朝也设此官。到唐朝,东都、北都,称功曹司功参军事,掌考课、假使、祭祀、礼乐、学校、表疏、书启、禄食、祥异、医药、卜筮、陈设、表葬、官园、选举等;在王府、大都护府、上都护府、大都督府、中都督府、下都督府,则称功曹参军事,正六品上,掌文官簿书、考课、陈设等;在州,则称司功参军事;在县,则称司功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下》。宋朝也设此官。《宋史·职官六·开封府》:“功曹、仓曹、户曹、兵曹、法曹、士曹参军各一人,视其官曹分职莅事。”明代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右军

    ①右军统帅代称。周期及春秋战国越、赵等诸侯国置左、中、右三军,故称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 (越王) 夜中乃令左军右军,涉江鸣鼓。”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“ (武灵王) 二十一年,攻中山。赵袑为右军,许钧为

  • ①君临一国的君主。殷、周最高统治者皆称王。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君或历代割据一方的统治者也僭称王。②官名。清朝有“总理学务王”、“议政王”、“辅政王”,详各条。③爵名。汉朝以后为爵位的最高一等,在公之上,多

  • 三辅

    官名合称。①西汉京畿地区三个地方行政长官——京兆尹、左冯翊、右扶风的合称,有时亦用以指他们所管理的京畿地区。在西汉时权任甚重,东汉以后虽名称未改,但位秩已减。②十六国前燕慕容儁以慕容恪为辅国将军、慕容

  • 银艾

    银印青绶的别称,汉朝指秩比二千石以上的官吏。艾:艾草,用其染青色,故用艾代指青色的印带。《后汉书·张奂传》:“吾前后仕进,十要(腰)银艾。”注:“银印绿绶(即青绶)也,以艾草染之,故曰艾也。”参看“银

  • 前校令丞

    官名。见“左校令丞”。

  • 国民参政会

    国民党政府的民意机关。民国二十七年(公元1938年)四月十二日,国民党政府公布了根据《抗战建国纲领》所确定的原则而制定的《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》。《组织条例》第一条说:“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,为集思广益,

  • 中舍人

    官名。东宫属官,即“太子中舍人”。西晋武帝咸宁四年 (278) 置,以舍人中才学美者为之,与中庶子共掌东宫文翰,位在中庶子下、洗马上。《晋书·荀邃传》: “成都王为皇太弟,精选僚属,以邃为中舍人。”南

  • 谒者

    官名。春秋战国时期为国君、卿大夫的侍从官员,掌接待引见宾客,朝会时担任警卫,亦奉命出使。《国语·齐语四》: “谒者以告,公遽见之。”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: “靖郭君谓谒者曰: ‘毋为客通。’”秦、汉宫廷

  • 灵台令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前燕、后秦、南燕等国皆置,掌观察天象。当时甚受重用,常参议政事。参见《晋书·艺术·黄泓传》。

  • 两中尉

    即左、右神策军护军中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