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升贡

升贡

宋朝取士方法之一。徽宗崇宁三年(1104),罢州郡解试及礼部试,州学、辟雍取士皆由县学上舍中选拔,称为升贡。县学按外舍、内舍、上舍逐等升补。县学上舍选升州学,州学选升京师辟雍。宣和三年 (1121) ,辟雍废,遂罢。


宋代官学逐级选拔学生的进入高一级学校的方法。元符二年(公元1099年)规定州学每年可贡上舍生一人、内舍生二人入京师,内舍生免试补为太学外舍生;上舍生考试合格后即补为太学内舍生。诸州贡入太学的学生,三次考试不合格者,遣还州学。崇宁元年(公元1102年)改州学为三年一贡,考试成绩上等补太学上舍,成绩中等者补太学下等上舍,成绩下等者补太学内舍,考试不入等者补太学外舍。崇宁三年(公元1104年)罢诸州解试和礼部试,州学、辟雍(太学外舍)取士,均由县学上舍中升贡;县学上舍中选优异者贡入州学,州学选优异者升入辟雍。宣和三年(公元1121年)撤销辟雍,罢州县学三舍法,升贡遂亦停止。南宋高宗时又规定,凡诸路学生在本州州学修满一年,三试中选,没有受过三等以上的惩罚者,或不住学校而曾参加两次释奠及被列于乡饮酒者,均可贡入太学。凡贡入太学者,必须呈交本州的公文,经考试取中后才得补入为外舍生。至孝宗隆兴元年(公元1163年)以后,改为三年一补,以与科举落第者中被选取准于参加太学补试的人员合并办理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知宣徽院事

    官名。为宣徽院的佐官。辽于北面朝官宣徽南北院分别置知北院宣徽事与知南院宣徽事,南面朝官宣徽院、南面京官宣徽院均置知宣徽院事,位在宣徽副使之上。

  • 长剑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四班,大通三年(529)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八班,南朝陈改为拟八品,比秩六百石。武官名。南朝梁置,为加官、散官性质的将军,秩第四班。陈沿置,秩

  • 三史科

    唐、宋贡举科目名。三史即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。考其墨义、义理、句读。宋神宗时罢。

  • 右射声率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夏官府右武伯中大夫属官,统禁军射声士,负责皇帝临朝及出行的侍卫,下设右射声率中士、右射声倅长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他库尔使

    满语吏名。汉译为“承差”,为清朝外省总督、巡抚衙门中吏员的一种。

  • 良酝署署正

    官名。明洪武三十年(1397) 改良酝署令置,设一人,从六品。清朝沿置,设二人,满、汉各一人。初制,满员四品,顺治十六年 (1659) 改六品,康熙六年 (1667)升五品,九年与汉员并定为从六品。

  • 节度掌书记

    官名。唐朝后期置,为节度使属官,掌朝觐聘问慰荐祭祀祈祝之文及号令升纳之事。宋初沿置。太祖乾德二年(964),令两使留后奏荐历两任有文学者充任。太宗太平兴国六年 (977),命有出身人充任。后逐渐成为选

  • 奎章阁学士院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秩正二品,设于文宗天历二年(1329),掌聚集文人学士,鉴赏文籍,兼备皇帝咨询。置大学士二员,正二品; 侍书学士二员,从二品; 承制学士二员,正三品;供奉学士二员,正四品。下辖群玉内司

  • 御府局直长

    官名。隋朝门下省御府局次官,置四员,从七品上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为尚衣直长,隶殿内省。

  • 邑侯

    县令的别称。汉制,诸王封国相当郡,侯国相当县,故县令有邑侯之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