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兵部
官署名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)定都北京,将兵部官属移往北京。明仁宗时于南京复置。设尚书一人、右侍郎一人。其属司务厅,司务一人,武选、职方、车驾、武库四法吏司,各郎中一人,职方、车驾二司各员外郎一人,车驾司主事二人,其余三司各一人。所辖典牧所、会同馆和大胜关。宣德(1426—1435)后,定以尚书参赞机务,同内外守备官共掌操练军马,抚恤人民,禁戢盗贼,振举庶务。正统六年(1441)始于南京官署前加“南京”二字,称南京兵部。在南京六部中职任最重。
官署名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)定都北京,将兵部官属移往北京。明仁宗时于南京复置。设尚书一人、右侍郎一人。其属司务厅,司务一人,武选、职方、车驾、武库四法吏司,各郎中一人,职方、车驾二司各员外郎一人,车驾司主事二人,其余三司各一人。所辖典牧所、会同馆和大胜关。宣德(1426—1435)后,定以尚书参赞机务,同内外守备官共掌操练军马,抚恤人民,禁戢盗贼,振举庶务。正统六年(1441)始于南京官署前加“南京”二字,称南京兵部。在南京六部中职任最重。
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供给祭祀礼器所用巾幂的宦官。《周礼·天官》: “幂人,奄一人,女幂十人,奚二十人”,“掌共(供)巾幂。祭祀,以疏布巾幂八尊,以画布幂六彝,凡王巾皆黼”。
见“十猛将军”。
将军名号,西汉末年更始置。《后汉书·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》:“更始拜憙为五威偏将军,使助诸将拒寻、邑于昆阳。”
宫帐名。辽朝置。亦称“耶鲁盌斡鲁朵”,契丹语兴为“耶鲁盌”,宫帐为“斡鲁朵”。世宗以其父耶律倍之卫从、太祖俘户、云州提辖司及高、宜等州户置。宫帐在土河东,陵寝在长宁宫北。有州三: 康、显、宜; 县一:
官制术语。即在金质的印柄上系有紫色的绶带,其文作“某官之章”。简称金紫。标志较高官阶。晋、南朝规定: 三公、诸开府位从公者,三品以上将军皆假金章紫绶,公侯五等及贵嫔、夫人、贵人亦假金章紫绶,唯郡公假金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时天官府宗师中大夫属官,正三命。掌管宗室事务。下设宗正中士、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废。
指汉朝的六位皇帝,即文帝太宗,武帝代宗,宣帝中宗,元帝高宗,明帝显宗,章帝肃宗。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癸已,告祀二祖六宗。”
清代勇营兵士名。见“哨”。
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属翼王府,员额六十人,官阶为职同总制。参见“典马”。
官名。隋于内侍省置内尚食局,掌中宫膳食之事,置典御及丞各二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