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县邑啬夫

县邑啬夫

官名。春秋时晋与鲜虞设置,主管县邑之政。春秋时常以“”与“”对举,如《国语中》:“国无寄寓,县无施舍”、“国有班事,县有序民。”“”为都邑,“”为都邑外的乡聚。《齐侯钟铭》记灵公赐叔夷“其县三百”,这里所谓县,当是乡聚之“”,非郡县之县,故多至三百。春秋时直属于国君的县制已产生,于是乡聚意义的县常称之为县鄙,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记晏子回答齐侯的话中提到“县鄙之人入从其政”,县鄙亦称之为县邑,管理其地者为啬夫。如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记“晋中行文子出亡,过于县邑,从者曰‘此啬夫,公之故人,公奚不休舍?’”《说苑·权谋》亦记其事,惟“过于县邑”作“亡之边”,亦正说明县邑是边鄙乡聚之地。《淮南子·人间》有鼓啬夫,鼓为地名,春秋时属鲜虞,可见鼓啬夫亦属县邑啬夫之类。战国时三晋沿置县邑啬夫,秦则称乡啬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制军

    清朝总督之俗称。清代尊称总督为制军,因其有节制文武各官之权,故称。参看“总督”条。

  • 协理

    官名。清朝京师僧道官之副职。道光二十四年(1844)设,京师僧官分设各城者八,道官分设各城者六,皆各置协理一人,由僧录司、道录司给札。官名。清代内阁置总理大臣、协理大臣各一人。协理大臣简称协理,佐总理

  • 会同馆监督

    官名。见“会同馆”。

  • 司元

    官署名。即户部,唐高宗龙朔二年 (662)改,咸亨元年 (670) 复名户部。

  • 六押

    ① 官场用语。唐朝中书省置中书舍人六员,分押尚书省六曹,佐宰相判案,同署乃奏,唯枢密迁授不预,谓之六押。②官名别称。即中书舍人。

  • 大都河间等路都转运盐使司

    官署名。蒙古国初期,立河间税课达鲁花赤清沧盐使所,后创立运司,立提举盐榷所,又改为河间路课程所提举沧清课盐使所。元世祖中统三年(1262),改为都提领拘榷沧清课盐所。至元二年(1265),以刑部侍郎、

  • 都尉司

    官署名。①亦简称都尉。金朝置。直属枢密院。设于哀宗正大(1224—1231)间。原为总领司,后更名。长官为都尉,秩正四品,以曾秉帅权者充任,不受地方帅府行院统辖。天兴元年(1232)设都尉司多达十四个

  • 待诏掖庭

    女官名,也是皇帝的妃子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“竟宁元年春正月,匈奴虖韩邪单于来朝……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。”王樯,字昭君。郡国所献美妇未被皇帝诏见的,皆待命于掖庭,故称待诏。

  • 总典群牧部籍使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,总领诸路群牧之事,长官为总典群牧部籍使。

  • 安徽司员外郎

    即“安徽清吏司员外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