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兵部职方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。额设经承一人。
官名。东晋、南朝置。在建康城西的石头津和城东的方山津各置一人,下设贼曹一人,直水五人,以检核禁物及亡叛者。荻、炭、鱼、薪之类过津,并十分税一以入官。东路无禁货,故方山津检察较简。官名。隋设此官,负责在
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天朝典官,掌龙江关(即天京海关)的稽查与税收事务。员额一人,官阶为职同指挥。知非子《金陵杂记》记天京地区设有三个税关:“于是首逆又设关卡三道,以防偷漏,其名为伪天朝提中关、提头关
古代皇帝外出,或诸侯国的国君外出,由太子留守,处理国政,叫做监国。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:“君行则守,有守则从,从曰抚军,守曰监国,古之制之。”三国吴也用亲信大臣监国。以后也有以诸王监国的,如五代后唐明宗
官名。三国时魏置,属中书省,秩第七品,掌呈奏。高贵乡公时改为通事都尉,旋又改为通事侍郎。蜀吴均无此职。
学官名。亦称“通道馆学士”。北周武帝置,员一百二十人。以道士、道人、儒士等为之,研究传习道家之学。参见王仲荦《北周六典》卷七。官名。北周崇尚道教,于建德三年(公元574年)诏立通道观。置通道观学士一百
官名。汉朝设此官,为服官之长,负责供应延服用的丝织物。其官署设在临淄和陈留郡的襄邑。参看“服官”条。
爵位制度。三等爵即三等爵级,即公一级、侯伯一级、子男一级。一说与五等爵制均为西周实有制度,两者相互为用。即五等爵以定封地大小; 三等爵以定其所食: 公食其半,侯伯食三分之一,子男食四分之一。《周礼》载
公人名。宋初置,见“散从直”。
官名。唐末五代置。百官从东西上閤门入殿庭,以其承传旨意。五代后晋高祖天福五年(940),令别定其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