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外台

外台

①汉朝谒者台别称。参见“三台”。②刺史别称。《后汉书·方术·谢夷吾传》: “寻功简能,为外台之表。”王先谦集解引沈钦韩曰: “《通典·职官》十四: 或谓州府为外台。即此。《魏志》,贾逵曰: 州本以御史出监诸郡,故云台。”③宋朝监司别称。宋诸路转运使、提点刑狱公事等有监察辖区官员之权,其官署通称监司,号为外台。④金朝提刑司别称。章宗设九路提刑司,除提点刑狱之事外,兼黜陟官吏、荐举人才,号称外台。⑤元朝亦指行御史台。


官名,或官署名。1、即谒者台。汉尚书为中台,御史为宪台,谒者为外台。也指谒者。见《通典·职官六·御史台注》。参看“三台”条。

2、指刺史、州的长官。东汉刺史为州的长官,置别驾、治中、诸曹掾属,号称外台。《后汉书·谢夷吾传》:“寻功简能,为外台之表;听声察实,为九伯之冠。”

3、即兰台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郎传附王肃传》注三:“夏报之曰:兰台为外台,秘书为内阁,台、阁一也。”

4、指三司监院监司。唐肃宗至德后,带御史衔的三司监院官号外台,后来监司也号外台。见《新唐书·高元裕传》。

5、金朝提刑司的别称。提刑司除提点刑狱之外还兼管提升和罢免官员,推荐人才,号称外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府中记室参军

    官名。梁皇弟皇子府始设,见“王府记室参军事”。

  • 时曹掾史

    官名,汉朝郡守或县令属吏,掌时节禁忌及祭祀事。简称“时曹”,参看“时曹”条。

  • 东都留台

    官署名。唐朝东都所置御史台,分司监察弹劾之事; 置御史中丞一员、侍御史一员、殿中侍御史二员、监察御史三员。宪宗元和(806—820)以后不置中丞,以侍御史、殿中侍御史、监察御史主留台务,而三院御史亦不

  • 典北厨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属北王府,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总制。参见“典厨”。

  • 京辅副都尉

    官名。京辅都尉府次官,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置一员,从四品。

  • 民政部参议厅

    官署名。清末民政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设。掌一部谋议之事,议定本部法令章程。置左、右参议各一人,参事二人。设则例局、统计处。

  • 都厅

    ① 尚书省长官办公场所。《魏书·元顺传》:录尚书事元雍“昧爽坐都厅,负尚书及丞郎毕集。”即“都堂”。② 宋朝诸路州、军职官聚议公事之所。徽宗宣和三年(1121),改名签厅。③宋朝宰相治事之所。徽宗宣和

  • 兵役署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隶属于军政部,掌理关于兵役事务。旋独立为部,直隶于军事委员会,后又改称为兵役局, 隶属于国防部。参见“兵役局”。

  • 内三院大学士

    官名。清朝内三院之长官。崇德元年(1636)五月仿明制设。内国史院、内弘文院各一人,内秘书院二人。分掌各院事。是为清置大学士之始。入关后,各院分置满、汉大学士。顺治二年(1645),翰林院并入内三院,

  • 司卫上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,司卫上大夫属官,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 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