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帘官
见“帘官”。
见“帘官”。
武官名。为元帅、都元帅或大元帅的副职,参见“元帅”、“都元帅”、“大元帅”。
官名。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(983)置,掌校勘史籍,选新及第进士充任。
官名。南朝梁、陈置,为典客馆令副贰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五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见。
①清朝官员人等出入宫禁凭证。木制,长方形,正面烫有“腰牌”字样,背面书持牌人姓名、年龄、面貌。由内务府发给,并由行取衙门将领牌人造具清册两份,一送内务府,一送景运门,以便查对。三年更换一次,其间如持牌
官名。宋太宗淳化二年 (991) 改殿前承旨置,位在三班借职上、右班殿直下,无职掌,为低级武臣阶官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定为从九品。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 重定武臣官名,改承节
官名合称,指郡掾史和县掾史。汉朝郡县分曹办公,掌管一曹事务的正职称掾,副职称史,称某曹掾、某曹史。曹,类似现在的科、局、处。《后汉书·张酺传》:“元和二年,东巡狩,幸东郡,引酺及门生并郡县掾史并会庭中
官名。即“治书执法”,见该条。
官名。 西晋惠帝(291—306)时拓跋猗㐌置。无员限。北魏建国后未设。
唐朝枢密使与两军中尉合称,昭宗天祐元年(904) 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