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人

大人

①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。汉魏南北朝时的匈奴、乌丸、鲜卑及稍后的契丹等少数民族首领皆有此称。多由推举产生,任期有一定限制。《魏书》:“(乌丸)常推募勇健能理决斗讼相侵犯者为大人,邑落各有小帅,不世继也。”(《三国志·乌丸鲜卑东夷传》裴松之注引)《旧五代史·外国列传第一》: “先是,契丹之先大贺氏有胜兵四万,分为八部,每部皆号大人,内推一人为主,建旗鼓以尊之,每三年第其名以代之。”②官名。北魏建国初期,引用部落时期的称号为官名,置有六部大人、外朝大人等,分理政务。详见各条。


1、指部落首领,即渠帅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乌桓大人来朝。”注:“大人谓渠帅也。”又“三十年春正月,鲜卑大人内属,朝贺。”《后汉书·肃宗孝章帝纪》:“夏六月,北匈奴大人率众款塞降。”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:“二十四年春,八部大人共议立比为呼韩邪单于。”《后汉书·乌桓鲜卑列传》:“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推为大人。”

2、指地方上有势力的人,即大家豪右。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:“彭因言韩歆南阳大人,可以为用。”注:“大人谓大家豪右。”

3、指大官贵族,《左传·昭公十八年》:“而后及其大人。”《易·乾》:“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”

4、指占梦的官。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:“大人占之。”

5、在旧社会官场中,下属称上司为大人。

6、百姓称官员为大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右豹韬卫

    官署名。即右威卫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右威卫。

  • 端公

    侍御史别称。《通典》卷二四《职官》六《侍御史》:“定殿中监察以下职事及进名改转台内之事,悉主之,号台端,他人称之曰端公”。唐代御史俗称端公,因其位居御史台之端(首),故称。《通典·职官六·侍御史》:“

  • 台长

    官名。北洋政府置,后改称台正,为中央观象台的主官。见“中央观象台”。

  • 侍御史知杂事

    官名。唐朝置,以年深御史充任,总管御史台庶务。五代沿置,以郎中、员外郎一人兼任。宋初因之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去“知杂事”之号,置侍御史一人,为御史台副长官。

  • 射声士

    卫士名,汉置,掌待诏而射,故又名待诏射声士。属射声校尉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  • 知大理正

    官名。辽朝置为南面官。即以他官兼理大理正事。道宗大康 (1075—1084) 初,耶律俨以少府少监知大理正。

  • 惠民药局

    官署名。宋朝始置。原为熟药所,隶太医局。徽宗政和四年(1114)由太医局分出而置,改名惠民药局。南宋高宗绍兴六年(1136)置行在熟药东、南、南、北所。后诸州亦置。十八年,改京师熟药所为太平惠民局。二

  • 官命

    官爵禄命。《左传·襄公二年》: “官命未改。”

  • 作院使

    官名,金朝置。掌监造军器,兼管囚徒,判院事。其佐官有副使一员,佐其所管。都监一员,掌收支之事。牢长,监管囚徒及差设牢子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三》。

  • 二千石郎

    官名。尚书省二千石曹长官通称。三国魏始置,资浅者亦称郎中,资深者可转侍郎。秩四百石,六品。西晋沿置,东晋康帝、穆帝以后罢。北魏复置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郎为从五品中,郎中五品上; 二十三年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