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子太师

太子太师

官名。东宫三师之首。西晋惠帝永熙元年(290)始置,与太子太傅、太保、少师、少傅、少保并号六傅,掌辅导太子,三品。然不常设。东晋、南朝省师、保、唯置二傅。北魏、北齐仍置,掌训导辅翊太子,无具体职司,东宫属官皆隶太子詹事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一品上,二十三年改二品,北齐因之。隋、唐、五代沿置,多为安置退免大臣的闲职或用作加官赠官,皆无官属。隋正二品,唐从一品。唐玄宗先天元年(712)曾诏开府,置令、丞各一员,隶詹事府,寻罢。宋朝用以授宰相官未至尚书仆射及枢密使致仕而其寄禄官阶较高者,初定一品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后改从一品。辽朝有东宫三师府,金朝有宫师府,皆置三师、三少,掌保护东宫,训导太子,金三师正二品,领詹事院、三寺、十率府等。元不常置。明初为东宫大臣,以朝臣兼任,掌辅导、教谕太子,不列于詹事府,无定员、无专授,后为勋戚、大臣的加官、赠官,与辅导太子无关。从一品。清朝亦无职掌、无员额、无专授,用作兼官、加官、赠官。大臣多以庆典得之。从一品。


官名。是辅导太子,给太子传授知识,负责太子智育的官。商周已有,西晋沿置,东晋不置。见《晋书·职官志·太子太傅》。北魏、北齐皆置。《隋书·百官中·太子太师》:“太子太师、太傅、太保是为三师,掌师范训导,辅翊皇太子。少师、少傅、少保是为三少,各一人,掌奉皇太子,以观三师之德。出则三师在前,三少在后。”隋沿北齐制。唐代设太子太师、太傅、太保各一人,从一品。掌辅导皇太子。每见,迎拜殿门,三师答拜,每门必让,三师坐,太子仍坐。太子出,则乘路备鹵簿以从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·东宫官》。清代自中叶以后已不立太子,但太子三师三少仍作为加衔保留,而且视为荣典。三师,从一品,三少正二品。见《历代职官表·师傅保加衔》。参看《通典·职官十二·太子六傅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总制书理

    军中杂职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每总制四人,官阶为职同军帅,为总制处理文书事务。

  • 羽林官

    羽林官指羽林骑或羽林郎。参看“羽林士”、“羽林郎”、“羽林骑”条。

  • 右神策军上将军

    官名。辽朝置,为南面官。加官,无实职。在左神策军上将军下。

  • 刑部十七清吏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沿明制,刑部与户部都按省区分司,刑部定为直隶、奉天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浙江、湖广、河南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四川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十七清吏司(户部无直隶、奉天、安徽三司),另有一个

  • 都同丞

    官名。秦置,属治栗内史,为都内令副贰。入汉因之,景帝后元年(前143)更属大农令,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更属大司农。东汉省。

  • 外刺奸

    官名。东汉大将军府属官,掌罪法事。官名,东汉置为将军属吏,掌罪法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一·将军》。

  • 童子郎

    东汉专授未成年者之郎官。《后汉书·左雄传》: “及汝南谢廉、河南赵建年始十二,各能通经,雄并奏拜童子郎。”《三国志·司马朗传》:“十二试经为童子郎。监试者以其身高体壮大,疑朗匿年。”郎官名,汉授未成年

  • 左厢公事干当官

    官名。宋置,开封府属有左右厢公事干当官四人,掌检覆推向,凡斗讼事轻者听其论决。见《宋史·职官六·开封府》。

  • 草场使

    官名。金朝于各草场置使,掌储积受给之事。其属有攒典,掌收支文历。场子,掌积垛、出纳、看守、巡护之事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》。官名。金置于诸京及外府、节镇等处,掌储积受给之事。佐官有副使;所属有攒典二人;场

  • 勤务督察处

    官署名。民国十二年(公元1923年)置于京师警察厅,以勤务督察长为主官,下设督察员若干人,承总监之命,专司勤务稽查报告之责。按规定,勤务督察长每月要亲自到各分区警察署和各警察队稽查二十次以上;督察员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