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子宾客

太子宾客

官名。汉高祖欲易太子,吕后用张良计,迎商山四皓以定太子,始有宾客之名。晋惠帝元康元年(291),太子师傅通称为东宫宾客。唐高宗显庆元年(656),始置为官称,以于志宁等四人为之,正三品,掌侍从规谏、赞相礼仪,位望颇尊。唐中叶后,多用为罢退大臣加衔,并不实任其职。北宋前期,通常用为三品寄禄官。太宗至道元年(995)立太子,特旨置二员领本职,以他官兼任。真宗天禧四年(1020),又特置,命执政大臣兼任。南宋初不置,后或置或省。辽朝掌太子宾客院事。明洪武元年(1368),复命朝臣兼领,正三品,掌侍从、赞相、规谏太子,后渐为虚衔。十五年后更定左、右春坊官制,遂废。


官名。为太子官属,掌侍从规谏调护等。汉高帝时曾以四人为太子宾客,因上慢侮,四人逃往商山,称商山四皓;至高帝要废太子,吕后用张良计,使太子迎至,侍从太子,由是不废,武帝为太子立博望苑,使通宾客。晋惠帝选太保卫瓘息庭、司空陇西王泰息略、太子太傅杨济息毖、太子少师裴楷息宪、太子少傅华廙息恒五人与太子来往,称为东宫宾客。到唐朝,才正式定为官员,掌调护侍从规谏,凡太子有宾客之事则为上齿。宋、元、明沿置,多以他官兼任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二·太子宾客》、《续通典·职官十二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·太子宾客》、《宋史·职官二·东宫官·太子宾客》、《明史·职官一·太子太师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都麯院

    官署名。负责造曲供内酒坊用,也出卖。见《文献通考·职官九·光禄卿》。

  • 铜印黄绶

    官制用语。凡秩比二百石、四百石、六百石的官员,其官印为铜质,印绶黄色,刻文曰某官之印。

  • 巡警部侍郎

    官名。清末巡警部之副长官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设。正二品,左、右各一人,特简。佐尚书统率全国警政,筹议警察制度。三十二年,改民政部侍郎。

  • 太宗

    官名。同“大宗”。又称“上宗”。掌宗庙祭祀礼仪的长官。《尚书·周书 ·顾命》: “太保、太史、太宗、皆麻冕彤裳。太保承介圭,上宗奉同、谒。”参见“大宗”。官名。《尚书·顾命》:“太保、太史、太宗,皆麻

  • 东征行枢密院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,为北面官。东征高丽、 女直等国时临时设置, 总领东征军事。

  • 大军仓库

    官库名。南宋置,隶四川总领所。

  • 典驼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夏官府驾部中大夫属官,员一人,掌骆驼的饲养及使役,下设典驼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中记室

    “中记室参军”省称。

  • 残零阙

    官制用语。又称残阙。宋朝吏部四选的破格阙榜公布十日后,所剩无人愿认窠阙,称为残零阙。再放榜公布十日,所剩无人愿认为,称为无人愿就残零阙。年老免铨试选人或杂出身人,许注授此类窠阙。

  • 工祝

    官名。掌管卜筮。《诗经·小雅·楚茨》:“工祝致告,徂赉孝孙。”《楚辞·招魂》:“工祝招君,背行先些。”工,指百工之工,即官;工祝,犹言祝官。见清朝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·楚茨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