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师

太师

官名。①西周始置,为辅弼君王的重要大臣。相传周初与太傅、太保并号三公。《尚书·周官》:“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兹惟三公,论道经邦,燮理阴阳。”春秋沿置,辅导君王,执掌国政,督师征伐。战国后废。西汉平帝元始元年(后1)复置,与太傅、太保、少傅并号四辅,名为皇帝师傅,位上公,无实际职掌。新莽时亦列位四辅。名崇位尊,无实际职掌。东汉省,至末年董卓自为之,位在诸侯王上。西晋复置,因避司马师讳,改名太宰,位上公,执掌朝政,东晋南朝沿置,用作赠官,名义尊荣,无职掌,多用以安置元老勋旧大臣。参见“太宰”。十六国、北朝仍称太师,为三师之一,位在太傅、太保之上,一品。居百官之首,名位极尊。北齐后主为激赏人心,增员而授,遂不可胜数。北周改号三公,正九命。隋初复号三师,不主事,不置府僚,与皇帝坐而论道,正一品; 炀帝省。唐朝复置,为赠予德高望重元老大臣的荣衔,正一品,所施极严,玄宗天宝(742—756)以前罕有除授。唐末五代用为藩镇加官,遂至冗滥。北宋初用作宰相、亲王、使相的加官,特拜者亦不预政事。后仅加予极少数尊贵大臣,正一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改号三公,成为真宰相之任,执掌朝政,后亦作为勋臣加官,南宋因之。辽、金、元皆作为加官、赠官之最高阶,正一品。辽、金号三师,元号三公。明、清因之,皆正一品。明初为皇帝辅弼大臣,其职至重。建文(1399—1402)间罢。仁宗复设。宣宗宣德三年(1428)命公、孤官各辍所领,专侍左右,咨访政事,几成专授,后渐成虚衔,作为勋戚大臣的加官、赠官,无职掌、无定员、无专授。因其位居三师之首,历代作为加官、赠官的最高荣典,所施极隆,大臣多不敢居其位,即身后获赠者亦极少。清朝亦然。②“太子太师”的简称。③乐官之长。殷、西周、春秋皆置。《周礼》列为春官宗伯属官,下大夫。④契丹(辽)亦用作北面官署、诸部族、宫帐、属国的高级长官官称。


1、最高武官。西周时设此官,为最高级武官,军队的最高统帅,春秋时晋楚等国沿用,战国时废。

2、辅佐国君的官,为三公之一。《尚书·周官》:“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兹惟三公,论道经邦,燮理阴阳,官不必备,惟其人。”注:“师,天子所师法。”贾谊《新书·保傅》谓指师道之教训。秦不置太师。汉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,掌导天子、议朝政,无所不统,故不一职为官名。西汉平帝元始元年置太师,居三公之首,位上公。王莽时以太师、太傅、国师、国将为四辅,位上公。东汉省太师、太保,只置太傅,掌导天子。《后汉书·献帝纪》:“二月丁丑,董卓自为太师。”《后汉书·刘玄刘盆子列传》:“王莽使太师王匡、国将哀章守洛阳。”晋朝避司马师讳,设太师为太宰,以后各代仍称太师。见《通典·职官二·太师》。

3、指太子太师,是辅导太子的官员。此官商周已有。西晋设太子太师,北魏、北齐也设此官,隋朝以后历代多沿置。明、清两代以朝臣兼此官,实为虚衔。参看《通典·职官十二·太子六傅》。

师、傅、保是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,负有辅导之责。据《大戴礼记》,师是传授知识的,傅是监督其行动的,保是照管其身体的,即负责天子或太子智育、德育、体育的人。

4、表示恩宠的加衔。历代大官的加衔,多以太师为最高加衔,表示恩宠至极,但无实职。唐代本无实任太师,而宋朝的藩镇纷纷加官,加至无可再加,就都称太师。辽人见唐宋皆以太师为贵,便以太师为最高官的泛称。宋朝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宰相亲王的加官,皆为正一品。

5、古代乐官的长官。《荀子·乐论》:“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,太师之事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右评事

    参见“左评事”。官名,即“右平”,汉始置,掌刑狱审判,秩六百石。后世或置或废。参看“右平”条。

  • 丰德库使

    官名。唐末所置内诸司使之一,主丰德库务。五代后梁沿置。官名。唐置,《唐会要》卷七十九所引天祐元年(公元904年)四月敕中有丰德库使之名,可能丰德库为内廷库藏之一,设使以管理之。五代后梁沿置,见《五代会

  • 架阁库

    官署名。宋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改制,置于中书省及六部,储纳文书,隶中书者由制敕库房掌管。徽宗宣和二年 (1120) 罢,南宋高宗绍兴三年(1133)复置。宁宗嘉定八年(1215),三省、枢

  • 三旗牛羊群牧处

    官署名。清初内府所属之机构。掌理牛羊畜牧事务。顺治十年 (1653) 置,设员外郎六人,笔帖式十二人及厩长、厩副各六人分办事项。所属有内牛圈三处,西华门外外牛圈三处,南苑供乳饼圈一处及丰台羊圈六处。康

  • 时曹

    时曹是时曹掾史的省称。汉朝郡守县令置时曹掾史,掌时节祭祀之事,类似月令师。汉朝重阴阳五行,认为违时节禁忌则政教失和。《洪范五行传》曰:“时曹共政教。”

  • 南院副承旨

    官名,辽朝置,属南枢密院,为都承旨的副职,掌承旨问对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》,参看“承旨”条。

  • 马政道

    专职道员名。清初在江苏设置,管理马政,后废。

  • 右演法

    官名。明清道录司之官员。分掌天下道教之事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设,一人,从六品。清康熙十三年(1674)定设一人,亦为从六品。依例升迁左演法,缺出由左至灵升补。

  • 中部给事中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为内廷派驻中部监察政务的官员。《魏书·阉官传》:“(苻承祖)因事为阉人,为文明太后所宠,自御厩令迁中部给事中,散骑常侍,辅国将军。”

  • 良醖署署正

    官名。为良醖署长官。详见“良醖署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