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庙署

太庙署

官署名。北齐置,隶太常寺,掌郊庙社稷等事,有令、丞,兼领郊祠、崇虚二局丞,掌五郊群神、五岳四渎神祀及道士簿帐等事。隋朝有令、丞等;炀帝大业三年(607)增置阴室丞,守视阴室。唐朝有令、丞,掌宗庙开阖、洒扫、释奠之礼,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(696)改为清庙台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为太庙,玄宗开元二十四年(736)废署,以太常少卿一人知其事; 次年以陵寝、宗庙事,隶宗正寺,天宝十二载(753)又隶太常寺,肃宗至德二年(757)又隶宗正寺,代宗永泰元年(765)又隶太常寺,大历二年(767)复隶宗正寺。金熙宗皇统八年(1148)太常寺置署,有令、丞、直长,兼提举庆元、明德、永祚三宫,其令、丞兼廪牺署令、丞事。元惠宗至元三年(1337)于太常礼院置,秩从六品,掌宗庙行礼,兼廪牺署事,有令、丞。


官署名。掌太庙事,其官有令、丞。北齐太庙署,兼领郊祠,掌五郊群神事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中·太常》。隋承北齐制,见《隋书·百官下·太常寺》。金代太庙署,掌太庙、衍庆、坤宁宫殿神御诸物,提控诸门关键,兼廪牺署令事,还兼提举庆元、明德、永祚三宫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·太常寺·太庙署》。元代太庙署也属太常寺,掌宗庙行礼,兼廪牺署事。见《元史·百官四·太常礼仪院·太庙署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司都勾院

    见“三部勾院”。

  • 朝珠

    服饰名。亦称素珠。清朝官服之一。用珠宝穿缀而成,每盘一百另八颗,中有四颗大珠,垂于胸前者叫佛头,背后者叫背云,另有三串小珠,称为纪念。用以分等第、别品秩。依典制所定,帝后、王公大臣以下,文职五品,武职

  • 私淑弟子

    景仰某人的道德学问,未能亲受其教,而引为自己学习的榜样,称为私淑弟子。《孟子·离娄》说:“予未得为孔子徒也,予私淑诸人也。”江永《群经补义》说:“孟子言予私淑诸人,人谓子思之徒。”

  • 殿内司马督

    官名。隋朝左、右卫各置二十员,正九品,参列军府,出使劳问。文帝开皇六年(586)罢。

  • 州都指挥使

    武官名。五代时诸州均置都指挥使以掌守城之兵,以诸州名冠于指挥使之上,如定州都指挥使即领定州之兵;在京师者称为在京都指挥使。

  • 照札

    文书名。北宋神宗以后,官员除授差遣,先给信札。若官员辞免不允,或不待其领取官诰,先令供职,则再降札子晓谕有关官府,由宰执亲自签押,称为照札。

  • 司卫上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,司卫上大夫属官,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 罢。

  • 无资

    见“资(1)”。

  • 左游击倅长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左游击率上士属官,正一命。

  • 著作曹

    官署名。隋朝秘书省所领,置郎二员、佐郎八员及校书郎、正字等属官。唐高祖武德四年(621)改曹为局。官署名。隋朝秘书省置著作曹,掌修国史,其官有著作郎、著作佐郎。见《通典·职官八·秘书监·著作郎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