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巡检

巡检

官名。①负责地方治安之官。五代后唐始置。宋朝置于沿边寨及险要去处,以閤门祗候至诸司使、将军或内侍等充任。另或置同都巡检使,若供奉官以下充任,则不带“使”字。并置巡检都监、巡检使或同巡检使等,若三班使臣充任,则不带“使”字。管辖一州或几州事务。每二至七县,又置驻泊巡检一人; 沿海则有刀鱼战棹巡检,江河湖海有捉贼巡检等。西夏及金朝始专置为巡检司长官,秩正九品。元朝沿置,分设于大都东、西、南、北关厢及全国各地。明初置为巡检司长官,初较重视,后改为杂职,各一人,正九品。清沿置。② 清朝各都转运盐使司所属巡检司长官。初两淮二人,后增直隶一人、山西二人,共五人。掌巡查盐场员额,验核引盐出入、盐商单照等事。


官名。宋置,掌训治甲兵,巡逻州邑,擒捕盗贼等,置于州县或边远的数州数县管界。又有刀鱼船战棹巡检、捉贼巡检、巡马递铺、巡河、巡捉私茶盐等,皆掌巡逻稽查。南渡后,分置都巡检使、都巡检、巡检、州县巡检,掌土军、禁军招填教习的政令、巡防盗贼。见《宋史·职官七·巡检司》。金代县置巡检,掌巡捕盗贼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三·诸巡检》。元代县也置巡检。见《元史·百官七·诸县》。明代也置。《明史·职官四·巡检司》:“巡检、副巡检,俱从九品,主缉捕盗贼,盘诘奸伪。凡在外各府州县关津要害处俱设,俾率徭役弓兵警备不虞。”《清史稿·职官三·巡检司》:“巡检司巡检,从九品,掌捕盗贼,诘奸宄。凡州县关津险要则置。隶州厅者,专司河防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谁长

    官名。汉朝设此官,掌管门禁,下有士卒。详见“大谁”条。官名。即公车大谁卒,见该条。

  • 卫军司徒

    武官名。辽置, 见“卫军司”。

  • 钦使

    参见“钦差大臣”。

  • 东都苑东面监

    ①官署名。唐高宗显庆二年(657)改洛阳宫农圃监置,设监、副监各一员,丞二员,掌本苑完葺苑面、宫馆、园池与种莳、蕃养六畜之事。②官名。唐朝东都苑东面监长官,从六品下。

  • 画室署长

    官名。东汉置,名义上隶属少府,秩四百石,以宦者任之。官名,汉置,属少府,为画室署长官,俸四百石,掌管画室。参看“画室署”条。

  • 符宝郎

    官名。唐高宗显庆三年(658) 由符玺郎改名,员四人,从六品上,为门下省符玺局长官。居宫禁中,掌管皇帝玺印,事简职重。中宗神龙元年(705)改名符玺郎,玄宗开元元年(713) 复旧。五代因之。北宋前期

  • 节度留后

    官名。即“留后”。

  • 野虞

    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掌农事及山野林木。《吕氏春秋·季春》: “命野虞无伐桑柘。”高诱注: “野虞,主林官。”《孟夏》: “命野虞出行田野,劳农劝民,无或失时。”官名。掌田及山林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是月也

  • 护蛮越校尉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掌管南方边境少数民族事务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三品下,二十三年改为从三品。北齐沿置,从三品。

  • 南郊祭器库监

    官名。北宋少府监置,员二人,掌祠祭所用器服等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