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左辅都尉

左辅都尉

官名。三国吴置。孙权黄龙元年(229)立孙登为太子,置左辅、右弼、辅正、翼正都尉,以辅佐之,称四友。诸葛恪自中庶子转此职。参见《三国志· 孙登传》、《诸葛恪传》。


官名,汉置,俸比二千石,位次于将军。景帝中元二年,改郡尉为都尉,掌管全郡兵马和治安讥查。左辅即左冯翊,左辅都尉即左冯翊都尉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》、《后汉书·邓寇列传》。三国吴也置,掌辅佐太子。见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登传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公府录事曹

    公府诸曹之一。东晋初晋元帝镇东丞相府始置录事参军,掌各曹文书,纠查府事。南朝宋以后以录事为公府诸曹之一。《宋书·百官志上》说:“今诸曹则有录事、记室……右户、墨曹,凡十八曹参军。”南齐公府沿置,北魏北

  • 司书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天官府司会中大夫属官,正三命。《周书·颜之仪传》:“世宗以(之仪)为麟趾学士,稍迁司书上士”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废。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有司书上士二人,中士四人,所掌与司会略同

  • 九府

    ①指古代掌管财物的九种官署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管子修之,设轻重九府,则桓公以霸”。张守节《正义》:“周有大府、玉府、内府、外府、泉府、天府、职内、职金、职币,皆掌财币之官,故云九府也。”② 指九卿

  • 通政

    官名。明朝通政使司副长官。左、右各一人,正四品。明太祖朱元璋称: 政事如同水,欲其常通,故名。详见“右通政”。官名。明置,为通政司长官通政使的副贰之官,分左、右,均正四品,佐长官掌内外章疏敷奏驳之事,

  • 总管旗务八大臣

    见“八大臣”①。

  • 执刀

    杂任职名。唐置于各府州,掌执刀随从,员额自十十至五人不等。

  • 上林令丞

    官名。据《汉书·张释之传》记载,文帝时上林苑的主官为上林令,其佐官有八丞、十二尉、十池监。武帝时设立水衡都尉,主管上林苑及农田、水利、造船、铸钱等事,上林遂转属水衡都尉,主官设令及丞,而十池监仍由少府

  • 茶迭儿局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元宪宗(1251—1259)朝置。属工部。管领诸色人匠造作等事。“茶迭儿”,蒙古语,意为庐帐。宪宗后定置府官,秩正三品,置达鲁花赤、总管、同知各一员。下辖诸司局、收支库。官署名,元宪宗时置,属

  • 提点万寿观

    宋朝宫观官名。仁宗庆历八年(1048)置,以武臣观察使充任。

  • 南单于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前秦置。《魏书·鲜卑乞伏国仁传》: “(国仁)父司繁,拥部落降于苻坚,以为南单于,又拜镇西将军,镇勇士川。”参见“单于”。南匈奴的国君称南单于,相当汉族的国君皇帝。《后汉书·考顺帝纪》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