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牙喇壮大
即“巴牙喇壮达”。
即“巴牙喇壮达”。
宋朝干办公事别称。参见“干办公事”。官名。宋置,见“勾当公事”。
宋朝职役名。初为乡役,隶里正、户长,后升为县役。掌催收赋税,参与推排户等、编造五等丁产簿。仁宗时,令以第三、第四等户充当。神宗熙宁三年 (1070) 行免役法,改为雇役。
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。乃月选班秩之一。按例应选官员,在本班中,依照先后次序选用,称为挨选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九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后无此职。
官名。隋唐置,见“太史监”。
见“资(1)”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典祀中大夫掌次上士佐官,正一命。
官名。金置,为御药院的主官。见“御药院”。
“太子宾客”的简称。1、汉朝对无固定职事之僚属的称号。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嚣素谦恭爱士,倾身引接为布衣交……王元为大将军,杜陵、金丹之属为宾客。”2、“太子宾客”的简称。
科举常科科目之一。自汉代至南北朝,秀才为察举的科目之一。隋代以秀才为最高科目,《旧唐书·杜正伦传》说:“隋仁寿中与兄正玄、正藏俱以秀才擢第。隋代举秀才止十余人,正伦家有三秀才,甚为当时称美。”唐以秀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