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字科
科举常科科目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于小学、文字学科目。先口试,通过以后再试《说文》、《字林》墨义二十条,通十八为及第。
科举常科科目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于小学、文字学科目。先口试,通过以后再试《说文》、《字林》墨义二十条,通十八为及第。
官署名。清朝内阁所属之办事机构。掌收发“通本”,翻译无满文之本(照贴黄译),缮写同题本一起呈进的本单,以及各种满文翻译事项。设侍读学士满、汉各二人; 侍读满三人,汉二人; 中书满三十一人,汉军八人,汉
官名。吐蕃官,小整事,与整事大相、副整事等共任国事。
官名。金代设此军官,从三品。原名总领,后改名为都尉。详见“虎威都尉”条。
官名。即主客郎中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主客郎中。官名。唐龙朔二年(公元622年)改主客郎中为司蕃大夫,咸亨元年(公元670年)复旧。
官名。北洋政府置,为税务处的长官。见“税务处”。
官名。国民党政府立法院设置,员额一人,为立法院的副长官,参见“立法院”。
宦官职名。宋置,见“祗候高班内品”。
官署名。元朝置,隶武备寺,秩从七品,掌制造箭矢。置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
国民党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的直属机关。民国二十九年(公元1940年)三月,国民党的中央人事行政会议上提出关于计划、执行,考核三者互相联系的行政工作制度或工作原则,实行所谓“统一的设计”、“分别的执行”、
① 宋朝枢密院之别称。② 清朝军机处之别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