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① 西周称执政大臣。《大盂鼎铭》: “若文王命二三正。”②正职。即一官之长。《周礼· 天官·大宰》: “乃施法于官府,而建其正,立其贰。”③乡官名。晋朝凡千户以上乡置一人。


官名。1、长、长官。《尔雅·释诂下》:“正、伯,长也。”注:“正、伯,皆官长。”《尚书·商书·说命下》:“昔先正保衡,作我先王。”注:“正,长也,言先世长官之臣。”

2、掌狱讼的官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成狱辞,史以狱成告于正,正听之。”《后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廷尉》:“廷尉,秦官,掌刑辟,有正,左右监,秩皆千石。”东汉也置,仍为廷尉的副长官,掌评决诏狱和审理下属执法机关中疑难不易审理的案件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廷尉》。

3、掌司四时的官。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司天台》:“春官、夏官、秋官、冬官、中官,正各一人,正五品上;副正各一人,正六品上。掌司四时,各司其方之变异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护西域校尉

    即“西域校尉”。

  • 钦天监教习

    官名。清乾隆四年(公元1739年),国子监算学设教习二人,教授算法中线面体三部,为一年课程;七政为二年课程。学生每季小试,年终大试,由算学会同钦天监考试。光绪三十一年(公元1905年),算学改隶钦天监

  • 加黄钺

    君主授予臣下权力的方式之一。《旧唐书·高祖纪》载:“隋帝诏加高祖假黄钺、使持节、大都督内外诸军事。”持节大都督为隋代沿魏晋南北朝之制,而加黄钺则专杀戮,其权极大,已非寻常人臣之职。

  • 先主

    前代的君主,多指开国之君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:“先主姓刘,讳备,字玄德……先主少孤。”

  • 左选郎

    三国蜀所置尚书郎官名。亦作左选部郎。与右选郎、吏部郎同掌官吏铨选。见《三国志·邓芝传》。官名,也称左选部郎,三国蜀置尚书左右选部郎,与吏部郎共掌铨选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邓芝传》:“子良,袭爵,景耀中为尚

  • 中山宫丞

    宦官名。北齐置,中山宫署次官。

  • 弩坊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唐初有弓弩署,贞观六年(公元632年)改为弩坊署,属军器监。设令一人,正八品下;丞一人,正九品下。掌出纳予矟、弓矢、排弩、刃镞、杂作及工匠。所属有监作二人,府二人,史二人,典事二人。

  • 太子右司御率府

    官署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太子右宗卫率府置,率一员、副率二员,掌东宫兵仗、仪卫之政令,下设长史及录事、仓、兵、胄曹参军事,又有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; 并领外府三; 中宗神龙元年(705) 又

  • 勾当度支使

    官名。见“度支使”。

  • 赞乐女史

    女官名。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时置,四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