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举
①科目名。专为选拔武官而设置的科目。始见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(702),有长垛、马射、步射、平射、筒射,又有马枪、翘关、负重、身材等选。至明成化十四年(1478)始成定制。悉视文科之例,分三场考试,第一、二场试射箭、技勇,第三场试策一道。乡试、会试均同。崇祯时(1628—1644)增武殿试。清沿为制度。嘉庆十二年(1807)改第三场试策论为默写武经百余字,故渐以骑射、技勇为重。所取录状元、进士、举人、生员均同于文科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废止。②武举人之简称。
即“武科”,见该条。
①科目名。专为选拔武官而设置的科目。始见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(702),有长垛、马射、步射、平射、筒射,又有马枪、翘关、负重、身材等选。至明成化十四年(1478)始成定制。悉视文科之例,分三场考试,第一、二场试射箭、技勇,第三场试策一道。乡试、会试均同。崇祯时(1628—1644)增武殿试。清沿为制度。嘉庆十二年(1807)改第三场试策论为默写武经百余字,故渐以骑射、技勇为重。所取录状元、进士、举人、生员均同于文科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废止。②武举人之简称。
即“武科”,见该条。
官名,即治礼郎,属大鸿胪之大行令,员四十七人,掌斋祠傧赞九宾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大鸿胪》。参看“治礼郎”条。
官名。为宋代尚酝局的佐官,见“尚酝局”。
县主财政之府。东汉置,亦称少府。见《隶释》七《竹邑侯相张寿碑》。《五行大义》卷五《论诸官》引翼奉说:“小府主出纳,主饷粮。”其职为主县廷财政。
国防部内部机构。国民党政府的国防部,其部内有两个总务处,其一隶属于国防部长,设处长、副处长,少将或上校级;下设二科(分掌本部事务和财务的管理)及预算室。科长(或室主任)为上校或同等官,科室人员均为校、
实业部直属机构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依照民国二十年(公元1931年)十月二十八日公布的《实业部工厂检查委员会章程》规定,本会设置的目的在于研究并辅助推行工厂检查,以研究所得建议于实业部。设委员若干人,由实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春官府司车辂下大夫司车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官名。清末各省咨议局长官。宣统元年(1909)置。每局一人,由该局议员选举产生,任期三年。掌总理全局事务。
官名。北齐置,掌出入局。官名。北齐太仆寺所属有出入局丞,所掌未详。
官名。陪侍皇帝讲读经史之官。明朝为皇帝讲读经史,除经筵仪外,另有日讲,称“小经筵”。清初沿其制,于顺治十二年(1655)选满、汉词臣八人为日讲官,定每年春、秋二季经筵之后,按日进讲,春讲到夏至日止;
丞相府史即丞相府吏。汉朝府吏称史,正职叫掾,副职叫属。《后汉书·卓茂传》:“初辟丞相府史,事孔光,光称为长者。”参看“史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