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行台
“江南诸道行御史台”的简称。
“江南诸道行御史台”的简称。
官名。宋徽宗政和三年(1113)改仪曹参军置,职如故。
官名。元置,见“行中书省”。
明清吏部之铨选制度。指凡在外州县官内升,依规定年限,经保举可调京职,并经考选可补授科、道或部属官职之例。明朝创行,清朝踵行,康熙(1662—1722)时有授御史者。曾定三年一举行,每直省或五员、三员、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司市司次官,员一人,佐司市下大夫掌本司事务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官名。见“司市下大夫”。
官署名。唐中宗神龙元年 (705) 改右肃政台置,睿宗景云三年 (712)废,玄宗先天二年(713)复置,督察诸州,寻废。参见“御史台”。
官名。清朝新疆回部官员之一。掌理头目争讼。叶尔羌设一人,秩五品。
同“内城巡警总厅事务所”,参见该条。
官名。三国魏末相国府僚属,即不署曹、无具体职司之“属”,位在诸曹掾属下。员九人。官名,三国魏置,为相国府属员,不属曹,无具体职事。位在诸曹掾属下,员九人。
官名。即栽接使。参见内园使。官名。五代后梁置,见“内园使”。
官名。元置,为太史院的佐官,秩从三品,员额二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