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皇城司

皇城司

官署名。五代始置。宋初改武德司,太宗太平兴国六年(981)复旧名。掌皇城出入管籥木契、亲从官与亲事官名籍,拱卫皇城。其皇城使、副使为武臣叙迁之阶,不领本职。另置勾当皇城司公事为长官,以诸司使、副使及内侍都知、押班充任。南宋初,设行营禁卫所,高宗绍兴元年(1131)改称行在皇城司,置提举官与提点官,改勾当皇城司公事为干办皇城司公事。西夏亦置,西夏语音“斡尼则啰”,属次等司,设正使、承旨各四员。


官署名。五代时始设此官署,其职为拱卫皇城。其长官称皇城使,以君主的亲信担任。宋代沿置。但是,宋朝以官寄禄,表示资历待遇,号为正官,不另有皇帝命令不管本司事,因此,宋朝皇城司的实际主管官员,不是皇城使而是“干当官”。《宋史·职官六·皇城司》:“皇城司,干当官七人,以武功大夫以上及内侍都知、押班充。掌宫城出入之禁令。凡周庐宿卫之事、宫门启闭之节隶焉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赞理

    ①代理(某官),也称摄理。②官名。明朝置于北部边远地区,如辽东、宣府(今宣化)、大同、延绥等处巡抚多兼赞理军务衔。明末崇祯(1648—1644)时所置巡抚兼此衔者,则无边地、内地之分。官名。隋置,即“

  • 太仓尚书

    官名。北魏前期置,为尚书省诸曹长官之一,管理国家粮仓及征课事务。官名。太仓为中央的粮食仓库,后魏设太仓尚书,职务同太仓令。参看“太仓令”条。

  • 东堂监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三品蕴位。属流外官,地位很低。

  • 官秩

    官禄等级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 “遂复三人官秩如故。”官职和俸禄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遂复三人官秩如故。”《荀子·王霸》:“百官则将齐其制度,重其官秩。”

  • 左曹

    ① 西汉加官名号。武帝时置,与右曹合称诸曹。秩二千石。加此者每日朝谒,在殿中收受平省尚书奏事,亲近皇帝,典掌枢机。东汉省。② 官署合称。宋朝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分左、右,吏部、户部、礼部为左名曹,其司封

  • 壘尉

    官名。掌警卫壘壁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上》:“时有长人巨无霸,长一丈,大十围,以为壘尉。”

  • 右骁卫大将军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右备身府为右骁卫,置为十二卫大将军之一,正三品,总府事,并统诸扬府。唐朝沿置,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称右武威大将军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右骁卫大将军。德宗贞元

  • 祭史

    官名。春秋晋置。掌祭祀山川神祗之官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: “使祭史先用牲于雒。”官名。春秋时晋国设置,掌管祭祀之事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:“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,使祭史先用性于雒。”

  • 温汤丞

    官名。唐朝司农寺温泉汤监次官,置二员,从八品上。北宋初存其名,极少除授。

  • 押队

    宋朝军职名。北宋时,军队作战或教阅,编排队列,临时设置。神宗行将兵法及结队法,每二十队差押队使臣一人,简称押队,地位次于正将、副将。北宋末至南宋,置为队的头领之一,战斗时引领全队作战。宋军职名。北宋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