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编修

编修

官名。①历朝掌奉敕编修有关书籍的官员,又称编修官。宋朝始置,分设于国史院、实录院、枢密院,随事而设,无定员。明、清沿置。凡有编纂任务时则选任,事竣则罢。②翰林院官员。元朝置为翰林院国史馆属官。十人,正八品。明、清沿置,为翰林院史官,正七品,无定员。地位低于修撰。一般以殿试一甲第二、三名,及二甲进士留馆者充任。清宣统元年(1909)改从五品,掌撰修记载。


官名。宋朝国史馆实录院设置编修官,枢密院也有编修官,编辑文献会要等,随时设置编修官;都是负责编修记述。明朝翰林院设编修,品位次于修撰,为七品官。清朝沿袭明制;殿试后进士第二三名(第一名俗称状元;第二名俗称榜眼,第三名俗称探花)都授翰林院编修。见《宋史·职官四·国史实录院》、《明史·职官二·翰林院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翰林院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直阁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及北魏、北齐置之。为皇帝左右侍卫之官,地位显要,在南朝宫廷政变中举足轻重。南朝梁时亦领兵出征。北魏时,以宗室任此职。北齐时为左右卫府直阁属官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三品下,北齐

  • 箬库丞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掌管贮存箬竹及其制品的仓库,属司农卿。官名。南朝梁太仓所属有箬库丞,掌管箬库事务。箬,竹名,茎中空,细长有节,叶大,可作竹篾编织物的原料。陈沿置。

  • 即罚款,为官员惩罚方式之一。战国时秦国行施,其数额以官吏在执行职务时的责任关系和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依据,一般分为赀一盾、二盾、一甲、二甲四级。见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秦律杂抄》。

  • 庙令

    官名。汉朝置高庙令,员一人,六百石; 世祖庙令一人,六百石。掌守帝王庙,案行扫除。唐朝前代帝王庙皆置,掌开阖、洒扫、释奠之事。三皇、五帝、周文王、周武王、汉高祖及武成王庙各置一人,从六品下; 五岳四渎

  • 左校令

    官名。汉朝隶将作大匠(将作少府),领本署工徒修造宫室、宗庙、陵园、道路等,秩六百石。官吏犯法,常输左校为工徒。三国魏以其主天下木材,并入材官校尉。西晋复置,隶少府,七品。东晋省并材官将军。十六国后赵仍

  • 王臣

    西周时期隶属于王室的臣子。《大盂鼎铭》:“易(锡)夷司王臣十又三伯。”《周易·蹇》:“王臣蹇蹇,匪躬之故。”

  • 武学司书

    见“武学掌仪”。

  • 野司寇

    官名。春秋时郑国置。掌野鄙县邑民众狱治。一说相当《周礼》的“县士”。《左传·昭公十八年》:“使野司寇各保其征。”杜预注: “县士也。”官名。掌郊野的诉讼。《左传·昭公十八年》:“明日,使野司寇各保其征

  • 土巡检

    官名。明清土官名号之一。文职。四川、云南、广西、贵州等省设有。从九品。有自己所管辖之地区,受地方官约束。世袭,其承袭事隶吏部。详“土官”。文职土官名。清制,四川省置二人:茂州属牟托水、草坪各一人;云南

  • 宥恤司郎中

    官名。清末法部宥恤司长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定额三人,正五品,奏补。总理本司事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