署令
官名。署之长官。秦汉至南北朝为列卿下属诸署长官泛称,品秩高低不等。隋唐五代之九寺、少府、将作、都水、长秋诸监、太子三寺下属各署均设,为各署长官。分上、中、下三等。隋朝初以上署令为正八品,中署令从八品上,下署令从八品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,升上署令为正六品,中署令从六品,下署令正七品。唐朝上署令从七品下,中署令正八品上,下署令正八品下。明洪武初,太常寺所属天坛、地坛、朝日坛、夕月坛、先农坛、帝王庙等各祠祭署均设,分掌各署事。二十四年(1391),改称“奉祀”。
官名。署之长官。秦汉至南北朝为列卿下属诸署长官泛称,品秩高低不等。隋唐五代之九寺、少府、将作、都水、长秋诸监、太子三寺下属各署均设,为各署长官。分上、中、下三等。隋朝初以上署令为正八品,中署令从八品上,下署令从八品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,升上署令为正六品,中署令从六品,下署令正七品。唐朝上署令从七品下,中署令正八品上,下署令正八品下。明洪武初,太常寺所属天坛、地坛、朝日坛、夕月坛、先农坛、帝王庙等各祠祭署均设,分掌各署事。二十四年(1391),改称“奉祀”。
周朝王室三位大臣。一说为三公。一说为三卿。一说即三事大夫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王使委于三吏,礼之如侯伯克敌使大夫告庆之礼,降于卿礼一等。”杜预注:“三吏,三公也。”
官名。金代设有此官,负责守官署。参看“勃极烈”条。
见“公吏”。
官名。隋炀帝始置,为宫廷女官,二十四掌之一,属尚工。员二人,从九品。唐改隶尚功局。为司彩、典彩之佐,正八品,协掌锦衣缣彩丝枲之事。宋、金悉如唐制。明永乐(1403—1424)后尽归其职于宦官。宫中女官
散阶称号。清朝武职正二品之封赠。初,武职中属八旗者正、从二品封资政大夫,属绿营者正二品封骠骑将军,后各有变化。至乾隆五十一年(1786)统一于此,只封武职正二品,遂成定制。官名。清代官制,武阶正二品授
官名。元置,见“尚供总管府”。
陆军相当官。设于团本部,由中尉或少尉充任,员额一人,掌军中旗帜。
爵名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(495)置,封诸孔宗子中一人,食邑一百户,奉孔子祀。北齐沿置。从五品。
见“显文阁”。官名,宋度宗咸淳元年(公元1265年)置。显文阁为藏书阁,内藏理宗御制,其官有学士、直学士、待制,均为贴职,无职守,无所掌,只供侍从顾问。见《宋史·职官二》。
官名。唐玄宗开元(713—741)中所置内宫三妃之一,正一品,与惠妃、丽妃掌佐皇后论妇礼,同领后宫众务。女官名,唐玄宗开元置,为内宫三妃之一,位在惠妃、丽妃之下,六仪之上,正一品,掌佐皇后论妇礼,同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