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亦作导桥掾。汉朝为地方政府掌修治道路桥梁的吏员,多置于交通要道或险阻处。河南尹所属见《水经注·谷水注》引《建青门石桥纪功柱铭》,其他如武都有西部道桥掾,蜀郡属国有南部道桥掾,均见于汉碑。晋朝则置
官名。汉初少府所属有锺官令及丞,武帝时改属水衡都尉,掌管铸钱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注引如淳说:“锺官,主铸钱官也。”
以官为氏的宗族,世袭官职。《左传·隐公八年》: “官有世功则有官族。”
官名。元置,掌御用冠帽。属侍正府,参见该条。
蒙、元怯薛执事名。掌内府尚供衣服。
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党政军最高指挥者,由国民党总裁充任。见“国防最高委员会”。
官名。北宋陪都应天府副长官,从四品,不常设。
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,主雕刻木印和书籍。
大理院内部机构。掌法庭的录供,例案的编辑及本院文牍、会计事务。主官有都典簿一人,秩从五品,下设典簿四人,秩从六品,分任文牍、会计事务,并监守印信;主簿六人,秩正七品,掌录供、编案、译电及督同录事缮写文
官名。宋神宗熙宁三年 (1070),改北作坊副使置,为武臣迁转之阶。元丰 (1078—1085)改制,定为从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重定武臣阶官名,改武显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