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考选委员会

考选委员会

官署名。民国十八年国民政府置。掌管全国考选事务。设委员长一人、副委员长一人、委员五至七人,皆由国民政府委派。设秘书、科长、科员等职,分理会务。并由考试院聘任专门委员十六至三十二人,计划考选设施,帮助办理各项专门考试。


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属考试院。设委员长、副委员长各一人,委员七至十一人;委员会内分置四处:第一处,掌中央及地方公职候选人考试事项;第二处,掌任命人员的高等考试、普通考试及特种考试事项;第三处,掌各种依法应领证书的专门职业或技术人员考试事项。委员会设秘书长一人,秘书四至六人;处长四人,科长十二至十六人,科员四十至一百人,助理员二十至四十人;视察四至八人;专门委员二十至四十人,计划一切考选设施,编译有关考选资料,并办理各项考试事宜。编纂十六至三十人,襄助专门委员办理编译事宜;会计主任及统计主任各一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从吉

    宋朝官员守丧制度。即父母或尊亲属亡故后,遗属守丧,至大祥 (满二十五月) 毕,禫服 (满二十七月) 终了一月后改服吉服,称“从吉”。从吉后,方可朝见或参选。

  • 宗圣士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五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见。

  • 守正文臣

    功臣封号。明朝置。凡文臣因功封公、侯、伯爵者,特奉圣旨,可得封。

  • 掌醢署正

    官名。明、清皆置,为掌醢署长官。详“掌醢署”条。

  • 行宫都部署

    官名。北宋皇帝巡幸则置,为行宫长官。后避英宗赵曙名讳,改称行宫都总管。官名。辽置,有的属行宫都部署司,掌行在行军诸斡鲁朶(宫卫、近卫军)之政令,属行宫诸部署司的,掌行在诸宫之政令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·

  • 犯选格

    金制,官员犯公私罪及赃污者,称为犯选格。

  • 官制用语。指按照一定礼仪和手续授与官职或名义。任命官员。战国时期,国君任命官员称为拜。汉代称正式任命官员为拜或除。“拜”含有尊重之意,一般属于初任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说:“至拜大将,乃信也,一军皆惊

  • 豁你赤

    即“火你赤”。

  • 中郎将羽林监

    官名,汉宣帝时置,掌监羽林军。宣帝时让中郎将、骑都尉监羽林军,故名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中郎将羽林监任胜出为安定太守。”

  • 戎曹

    官署名。三国魏末相国府僚属诸曹之一,长官为属。西晋初不置,后杨骏太傅府复设,至司马伦为相国,增设掾一人。东晋罢。官名,三国魏末期相国府有戎曹,为诸曹之一,其长官称“属”,掌兵事。晋初省,后杨骏为太傅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