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虎臣

虎臣

官名。西周春秋置。武官。掌领兵征战。《诗经·鲁颂 ·泮水》: “既作泮宫,淮夷攸服,矫矫虎臣,在泮献馘。”


西周时王的警卫兵士。由夷族奴隶和华夏族因犯罪而没入为奴者构成。《师酉��》说:“乃祖啻官邑人虎臣:西门夷、夷、秦夷、京夷、畀身夷、新。”铭文中除诸夷外,“新”即是“鬼薪”。为华夏族之没入为奴者。虎臣组成王的警卫武装,其职掌主要是作王的“爪牙”,为王的警卫兵士,必要时奉命出征。《周礼》中有五隶,即罪隶、蛮隶、夷隶、貉隶、闽隶,都是守卫王宫的,而隶仆、阍人也是以罪隶、刑人的身份而守王宫、王门,正好与铭文相印证。虎臣之长称为师某。与周王禁卫军——师的长官师氏称为师某相同。在文献上,虎臣亦作虎贲,《史记·周本纪》记武王“率戎车三百乘,虎贲三千人,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。”虎贲的地位较甲士为高。在《周礼·夏官》中作虎士,称虎士之长为虎贲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军都统所

    官署名。辽置,属北面行军官。设中军都统以统领中军。

  • 汉学

    官学名。西夏置,用汉族语文进行教学。西夏统治者鉴于固有文化远较汉族落后,对汉族文化采取积极吸取的政策。贞观元年(公元1101年),御史中丞薛元礼上书请求尊行儒教,崇尚诗书,重视汉学。崇宗采纳其议,命于

  • 钱府丞

    官名。即司市钱府丞,掌钱府事,新莽始建国二年 (后10) 置。长安、及洛阳、邯郸、临甾、宛、成都五均司市师均设,员一人。官名,西汉末年王莽置,掌钱府事。参看“钱府”条。

  • 定边左副将军

    官名。亦称“乌里雅苏台将军”。清朝派驻乌里雅苏台之最高行政长官。雍正九年(1731)设,统辖外蒙古唐努乌梁海、喀尔喀之土谢图汗、赛音诺颜、车臣汗、札萨克图汗四部及所附额鲁特、辉特二部之官族、军务、财赋

  • 河南经略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又称河南道经略司、屯田经略司。宪宗二年(1252),管领汉地军国庶事的忽必烈请准在汴梁(今河南开封)设立经略司,在唐、邓等州屯田镇戍,掌管河南军民政务和财赋收入。设经略使、参议等职。宪

  • 库部司马

    官名。麴氏高昌国库部次官,协助库部长史处理本部事务。如被派遣到诸城相监检校,则称“城令”。

  • 尚书左中兵郎

    参见“左中兵郎”。

  • 光禄寺主簿

    官名。西汉始置。晋亦置,南朝宋、齐因之。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,定其班为七班中之三班。陈因之。隋朝置二人。唐初沿置,员二人,正八品上。太宗贞观(627—649)后,改从七品上。北宋前期,用为文臣叙迁

  • 宰府

    即宰相府。西汉丞相为宰相,故丞相府亦称宰府。东汉丞相更名司徒,司徒府沿称宰府。官署名,为宰相府的省称,也称相府。《后汉书·马严传》:“旧丞相、御史亲治职事,唯丙吉以年老优游,不案吏罪,于是宰府习为常俗

  • 成安县令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为三京县令之一、参见“邺县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