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计相

计相

①主管上计、计籍之官。西汉初,萧何为相国,以张苍明习天下图书计籍,任为计相、居相府主郡国上计事。②宋朝三司使别称。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前,以三司使总领天下财赋,其地位仅次于执政,故有此号。


官名,汉置,主持全国财政,专掌计籍。汉初,萧何为相国,因张苍熟习天下图书计籍,任命为计相,以列侯居相府,掌郡国上计。见《史记·张丞相传》、《汉书·张苍传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良缓

    内命妇名。唐置,为太子妾。员额六人,秩正五品,在良娣下承徽上。

  • 吏主者

    战国秦国称主管某事的官吏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仓律》: “城旦为安事而益其食,以犯令律论吏主者。”

  • 参议军事

    军事幕职名。见“参议官”,

  • 参军

    官名。亦作“参军事”。东汉末车骑将军幕府置为僚属,掌参谋军务。曹操为丞相时,总揽军政,其僚属常有参丞相军事之名,职任颇重。西晋公以上领兵持节都督者,置参军六人,协助治理府事。东晋公府等所设僚属诸曹置,

  • 麻都不

    契丹官名。原为县官之佐,太宗会同元年(938),改称县令。

  • 司士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吏部中大夫司士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
  • 检正官

    官名。宋朝中书门下属吏。神宗熙宁三年(1070),置检正五房公事一人,总领孔目房、吏房、户房、兵礼房、刑房之事; 诸房各置检正公事二人,皆以京朝官充任。若以选人充任,则称习学公事。元丰(1078—10

  • 注销

    清朝吏部之处分制度。凡官员因过失被撤销所存记的职衔和记录等,称注销。如笔帖式京察一等,记名以理事、同知、通判用者,再遇京察,若列入二、三等,即将记名注销。再如官员有四次以上奖叙,如因过抵销一二三次者,

  • 署司钥章京

    见“司钥章京”。

  • 执刀

    杂任职名。唐置于各府州,掌执刀随从,员额自十十至五人不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