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郎署

郎署

①官署名。西汉有中郎,分属五官、左、右中郎将,有郎中,分属车、户、骑将,皆更直宿卫。时于皇宫、园囿、离宫等处皆设郎署,各置长,掌该处直卫郎官。东汉则专指五官、左、右三署。②指尚书郎官所居官署。《梁书·王筠传》:“除尚书殿中郎。王氏过江以来,未有居郎署者。”


泛指郎官的官署,如东汉时的五官署、左、右署,都是郎官的官署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光禄勋》。《汉书·冯唐传》:“唐以孝著,为郎中署长。”注:“师古曰:以孝得为郎中,而为郎署之长也。”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:“安帝亲政,召还郎署,复在讲部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宣远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武帝大通三年(529)置此职以代贞武将军,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十三班。陈沿置,与宁远将军等合称五远将军,拟五品,比秩千石。武官名。南朝梁置,为加官、散官性质的将军,秩五品。

  • 司织

    ① 官署名。西魏、北周冬官府置,掌丝、麻、锦制作,长官为下大夫,有小司织上士,统弁工、织丝、织彩、织枲、织组诸中士。② 官名。隋炀帝时女官,隶尚工局,置二员,从六品,掌织染。宫中女官名。隋炀帝时置,为

  • 公债司

    官署名。民国置,为财政部下属机关,掌管国家公债事务。官署名。北洋政府设置,属财政部,依照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官制规定,其职掌为:一、公债的募集和发行;二、公债的出纳管理;三、公债的偿本和付息;四

  • 南京六部

    官署名。即明朝南京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。洪武(1368—1398)中,建都南京,设六部。永乐(1403—1424)迁都北京后,移至北京。南京留置礼、刑、工三部,均加“南京”二字。仁宗即位,去“南

  • 勋武前锋正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为左右卫府直荡属官,统勋武前锋副都督及勋武前锋五职等,禁卫宫掖。七品上

  • 属国详稳司

    官署名。辽于各属国各置详稳司,称为某国详稳司,属北面属国官。各掌其本国兵马之事,设官有某国详稳、某国都监、某国将军、某国小将军。

  • 都翊卫使

    北洋政府总统府翊卫处的长宫。见“总统府翊卫处”。

  • 太乐署丞

    官名。即太乐丞。即太乐丞,详见“太乐丞”条。

  • 副典试官

    官名。北洋政府于民国四年(公元1915年)设于文官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与文官普通考试典试委员会,佐助典试官掌理典试事务。

  • 西域校尉

    官名。亦称护西域校尉。掌管西域少数民族事务。三国魏置,西晋沿置,治雍州。东晋初废,安帝元兴 (402—404) 中又置,寄治西阳 (今湖北鄂城)。魏、晋皆五品。北魏亦置,多以凉州地区军事长官兼领,驻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