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民国军
书名。清末天恨生编。十二章。作于宣统三年(1911)。主要记叙武昌起义前后形势及起义过程,起宣统三年八月十四日,迄二十七日刘家庙激战,兼插黎元洪、黄兴小史和逸事。其中所记起义后武昌地区社会秩序、商业、新闻报业诸情况,多属作者亲见。有民醒社石印本。
书名。清末天恨生编。十二章。作于宣统三年(1911)。主要记叙武昌起义前后形势及起义过程,起宣统三年八月十四日,迄二十七日刘家庙激战,兼插黎元洪、黄兴小史和逸事。其中所记起义后武昌地区社会秩序、商业、新闻报业诸情况,多属作者亲见。有民醒社石印本。
1524—1590明云南昆明人,字公直,号寅所。嘉靖进士。累官四川按察使。隆庆二年(1568)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,被劾解职。万历二年(1574),起为贵州巡抚。六年,擢刑部尚书。执法严厉,不附权贵,
对拥有假节、持节、使持节等名义的将领的尊称。《晋书·殷仲堪传》:“愿节下弘之以道德。”后亦以称刺史、太守等地方长官。
在今河南开封市。战国魏惠王三十一年(前339;一说魏惠王六年或九年)自安邑(今山西夏县西北)迁都于此。是当时大都市之一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二十二年(前225),“王贲攻魏,引河沟灌大梁,大梁城坏”
元大理总管段氏官号。系白语音译,意为诸王,或总管。李京《云南志略·诸夷风俗》:白人称其“诸王曰信苴”。忽必烈灭大理段氏,设大理都元帅府,仍以段氏子孙为总管,共十一任,每任总管,其姓名前均冠有此称。
即“耶律淳”。
清代专项经费之一。即驿站之日常经费。凡驿站夫役工食、过往官员之廪给及过往兵役之口粮等,皆于该项钱粮内支出。此项经费为国家直接掌握,统由国库收支。
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发掘出土的西汉植物纤维纸。其原料为麻质,白色,作方块薄片。质甚粗糙,不匀净,纸面尚存麻筋。属初造纸,故很不精细。按此纸出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,同时出土记有汉宣帝年号黄龙元年(前4
南朝梁元帝年号(552—554)。凡三年。
?—1632明湖州乌程(今浙江湖州)人,字文宁,号平涵。万历进士。历官编修、国子监祭酒等,后谢病归。曾上书浙江巡抚、巡按,请行均田,计亩定役,遂招祸,致居室被焚。天启三年(1623)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
洲一作州。在今江西九江市西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虑传》:虑为镇军大将军,假节开府,治半州;《晋书·褚裒传》:东晋咸康时褚裒为江州刺史镇半洲,皆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