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民国宪政党
清末民初政团。宣统三年十月十四日(1911.12.4),由李平书、殷汝骥等倡议,伍廷芳、唐文治赞助,在上海组织中华民国宪法预备会,以博采民国宪法,确定中华共和政体为宗旨,发刊《共和宪政杂志》。十一月十日(12.29)召开中华共和宪政会成立大会,李平书、伍廷芳任正副长。1912年3月24日更名中华民国宪政党,伍、李分任正副领袖。
清末民初政团。宣统三年十月十四日(1911.12.4),由李平书、殷汝骥等倡议,伍廷芳、唐文治赞助,在上海组织中华民国宪法预备会,以博采民国宪法,确定中华共和政体为宗旨,发刊《共和宪政杂志》。十一月十日(12.29)召开中华共和宪政会成立大会,李平书、伍廷芳任正副长。1912年3月24日更名中华民国宪政党,伍、李分任正副领袖。
①唐昭宗李晔墓。天祐元年(904)昭宗被杀,二年葬此陵。在今河南偃师太平山。②五代后蜀高祖孟知祥墓。在今四川成都北磨盘山南麓。
?—951又作牒䗶。辽皇族。字述兰。辽太宗天显时,为中台省右相。会同元年(938),出使后晋,行册礼。九年,从攻晋,战于滹沱河,获胜。大同元年(947),相州抗辽,他领兵镇压。世宗立后,
官署名。明迁都北京后于南京留置。设卿一人,右寺丞一人,司务一人,左、右寺正各一人,左、右评事各三人。隆庆三年(1569),革左、右评事各一人。品秩悉与北京同。无实际职掌。
科举考试用语。清代指乡试中以备录取之卷。清制,各省乡试考官在发榜前,还要在未录取试卷内找一些尚可之卷作为备用卷,内批“堂”字或“堂备”字,以备写榜时忽遇取中卷内有问题仓猝撤去,得以临时补入。此类考卷即
书名。清黄叔琳撰。二十卷。以《史通》综练渊博,明王惟俭所作《史通训故》虽有可观,尚多疏漏,故撰是书为之删繁补遗。与浦起龙《史通通释》同时撰述,而此本成书稍前,故《史通通释》亦间采摭。其书虽不及起龙之精
官名。一作修行。汉代置,为郡府小吏。东汉河南尹员吏九百二十七人,有循行二百三十人。三国魏、晋沿置。
即“武庚”。
一称水。自今河南开封县东分*狼汤渠水东南流经今杞县、睢县南、柘城县北入安徽境,以下合今浍河入淮。《战国策·楚策》:魏拔赵邯郸,楚救赵,取睢、之间;唐咸通十年(869)庞
官名。周代诸侯国置,掌军赋兵事,亦称国司马。以别于卿大夫采地所置的家司马。又,军中亦作为伍长的别称。
书名。明末清初张岱撰。八卷。作者依据见闻,不按年代,不分门类,随忆随记,多达一百二十余条。载录明代掌故、风俗、诸工、技艺与宫阙、塔寺、山川、园林之胜,尤备于江浙。为了解和研究晚明社会风貌之笔记资料。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