仪同
官名。(1)仪同三司的省称。南北朝使用广泛,授予人数甚多。(2)北周为仪同大将军、仪同将军省称,位开府大将军下。
官名。(1)仪同三司的省称。南北朝使用广泛,授予人数甚多。(2)北周为仪同大将军、仪同将军省称,位开府大将军下。
有实际职务的官职。相对虚衔而言。
官名。主城门或军营门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城门校尉属官有十二城门候,掌按时开闭城门。东汉沿置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城门每门候一人,六百石。”又,诸将军营部,“门有门候”。隋代为左右监门府属官。隋文帝
叶,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、《晋书·地理志》等皆作“楪”。西汉元封二年(前109)置。治今云南大理市北。属益州郡。东汉改属永昌郡。三国蜀改属云南郡。东晋改属东河阳郡。南朝齐为西河阳郡治。梁大宝后废。
宋时从事造纸的专业户。
书名。南朝梁刘勰著。原书二卷,隋时作十卷,凡五十篇。成书时间颇有争议,普遍以为刘勰三十多岁时所作。书中反对追求形式之文风,强调艺术真实,为情而造文,要自然成对,不以繁缛为巧,不以深隐为奇。是中国现存最
?—1632明广东大埔人。畲族。崇祯四年(1631)领导广东大埔等地畲、汉人民数千人,攻广东程乡(在今梅县)、福建武平、江西会昌等地。次年在明参将郑芝龙等镇压下,被捕遇害。
即“粮丁”。
即苇捐。清代杂税之一。奉天东边外苇税,向按五则征收实物。上则、中上则系大苇,亩征二十束,束值百文。中则以下系小苇,亩征三十余束,束值二十文。光绪十三年(1887)奏准,酌收苇捐,值十抽一,大苇百束收东
即雒邑。西周成王时由周公主持加以扩建,称成周城。战国时改称雒阳。三国时改雒为洛。
唐甘州张掖(今属甘肃)人。举进士。由长安县丞累官至右台侍御史。著有《河西人物志》。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