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。北宋任弁撰。不著卷数。景祐四年(1037)二月献于朝。已佚。
①官名。隋代谒者台之职官。大业三年(607)设,四十人,正七品,主出使。北宋元丰三年(1080)置,为新寄禄官。从八品,取代旧寄禄官光禄、卫尉寺丞、将作监丞。②散阶称号。隋文帝于吏部置游骑等八尉为散官
即对硫黄的伏火法。始见于唐初孙思邈撰《丹经内伏硫黄法》。办法是用二两硫黄、二两消石,研成粉末,置于银锅内,将三个皂角子逐一点燃,再夹入锅中,把硫黄与消石烧起焰火。火止,再取生熟木炭三斤炒之,待炭消三分
官名。北魏原有宗子羽林,后改称宗士,又有宗子军、宗子队等名称。北周改为宗侍下士,分左右,秩正一命。为天官府宫伯中大夫属官,夜间在寝宫庭中执行戒备任务。
官署名。明清大理寺所属机构,分掌狱讼复审工作。详“大理寺左寺”。
①(919—967)宋初北海营丘(今山东淄博东北,一说今山东昌乐东南)人,字咸熙,人称李营丘。世业儒,善属文。后周王朴欲荐之,以朴卒,未果。放怀诗酒,酷嗜山水,图画精妙,为山水画三大宗师之一。宋乾德中
南朝陈宁远、安远、征远、振远、宣远将军的合称。
书名。明傅岩撰。八卷。大抵本《事物纪原》而稍附益,兼增入明代地名、官制、礼仪,合而成书。所载明初文臣无谥及五军营制,足参证《明会典》之异同。
官名。十六国乞伏述延置。为统兵武官。
见“沪杭甬铁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