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议参军
即“咨议参军事”。
即“咨议参军事”。
?—894唐时闽(今福建)人,字子恪,本姓林。自幼入内侍省为宦官。以镇压庞勋起义有功,咸通十年(869),自河阳监军入为枢密使。僖宗时,与权宦田令孜不睦,称疾退居蓝田。僖宗再奔山南,起为枢密使,代田令
见“北寺狱”。
官名。设于元世祖至元九年(1272),掌禁军中的阿速军士。二十三年,归隶前、后卫。武宗至大二年(1309),分属于左、右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,仍各置达鲁花赤。
清政府向铜矿厂征税名目之一。硐户卖矿,按所得矿价,每银百两,官抽银若干两。
尚书省正副长官泛称。《晋书·苻登载纪》附《徐嵩传》:“此年少落落,有端贰之才。”
书名。美国晏玛太(Matthew Tyson Yates,1819—1888)著,简又文译,1935年收入《太平天国杂记》第一辑。为作者根据当时见闻写成的一篇讲辞,记上海小刀会起义始末较详,并涉及太平
官秩等级。汉置,魏、晋、南北朝因之。次于六百石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颜师古注云:“比六百石者(月谷)六十斛。”博士等为此级。
?—1901清直隶清苑(今河北保定)人,原籍浙江绍兴,字进斋。初以廪贡生纳资为主事,又加捐郎中、道员。光绪七年(1881)充驻美、西使馆二等参赞。后移充驻秘鲁参赞,摄行公使事。回国后入直隶总督李鸿章幕
宫殿名。明代北京紫禁城诸殿之一。即今故宫中和殿。嘉靖四十一年(1562)改华盖殿置。其南为皇极殿,其北为建极殿,皆在大内中轴线上。
台湾高山族中平埔人的一支。散居于今台中市以南,云林县西螺镇以北近海一带平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