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阙进义副尉
宋无品武阶官名。位进义副尉下、进勇副尉上。参见“军将”。
宋无品武阶官名。位进义副尉下、进勇副尉上。参见“军将”。
1776—1830清礼亲王代善后裔。自号汲修主人,又号檀樽主人。嘉庆七年(1802)授散秩大臣。十年袭礼亲王爵。二十年被人控告凌辱大臣、非法拷打属下庄头,革爵,作为闲散宗室圈禁三年。次年提前释放,自此
武周证圣元年(695)朔方道总管王孝杰以甘、肃二州相距回远,置军于甘州西北百九十里祁连山北。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南四十里;一说即汉表氏县、十六国前凉建康郡故城,在今高台县西。
1880—1911清福建闽侯人,字玉鉴。江南水师学堂肄业,后入镇江象山炮台从事革命活动。后任新军第九镇三十三标督队官、第三营管带。宣统三年(1911)武昌起义后,参加江浙联军进攻南京。在紫金山与张勋巡
范(範)(1238—1280) 元易州定兴(今属河北)人,字仲畴。张柔第九子。中统三年(1262),任行军总管,从征李璮。世祖罢世侯子弟兵权,被免军职。至元元年(1264),为顺天路管民总管。次年,移
即“赵括”。
唐时,教坊散乐艺人称天子为崖公。
书名。元帝师八思巴撰。约在1278年八思巴应蒙古真金太子之请作于萨迦寺,后亲为真金太子讲述。内容以佛教观点讲说世间形成、印度释迦牟尼前诸佛及释迦牟尼成道过程、吐蕃王统及佛教传播、西藏邻族分布、元代诸帝
清政府与沙俄订立的界约。又称《巴尔鲁克山一带地方界约》。光绪十九年九月三日(1893.10.12),由清伊塔兵备道英林与俄方官员柏勒满等签于塔尔巴哈台(塔城)。系因《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》中所定,俄
?—1864清福建晋江(今泉州)人,字寿臣。道光进士。曾充军机章京,后任按察使、布政使等职。咸丰二年(1852)擢浙江巡抚,因倡办海运漕米供应北京和接济江南大营军饷,受清廷嘉奖。四年擢四川总督。八年调
西汉淄川(今山东淄博)人,字叔元。武帝时征为中大夫。从王同学《易》,授《易》于司马迁。著有《易传杨氏》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