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安南之役

安南之役

清乾隆中,安南(今越南)归仁府阮文岳、阮文惠兄弟发动西山起义,征战十余年,打败黎氏王朝,国王黎维祁出走。乾隆五十三年(1788),清廷以黎氏守藩奉贡甚谨,欲复黎朝统治,遂派两广总督孙士毅统兵征安南。清军出关后,下谅山、宣化,渡富良江(今红河),占河内,复立维祁为王。次年,清兵欢度年节,未设防备,文惠大举反攻,清兵仓皇应战,兵败。士毅夺渡富良江,尽弃粮械弹药,斩桥断后,广西提督许世亨等官兵万余人不得渡,多挤溺而死。维祁亦逃至中国。文惠恐清廷再次出兵,乃遣使乞和,并改名光平,上表纳贡。清廷遂封光平为安南国王。乾隆五十五年,高宗八十岁生辰,光平亲自至北京、热河祝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郑文公碑

    北魏摩崖刻石。全称“魏故兖州刺史荧阳文公郑羲之碑”,或称“郑羲碑”。宣武帝永平四年(511)刻。有两碑:一在今山东平度市天柱山崖,称上碑;一在今山东莱州市东南云峰山摩崖,称下碑。两碑文大体相同,但上碑

  • 夕拜

    唐代给事中的别称。

  • 白彦虎

    清陕西邠州(今彬县)人,又名白素。回族。出身贫苦。同治元年(1862),为陕西回民起义首领之一。次年多隆阿率清军入陕镇压,退至陕、甘边界,组成新的十八大营。西捻军入陕时,曾配合抗清。十年率部撤至西宁,

  • 祗候

    ①官名。宋代内侍省、入内内侍省有祗候小内品、祗候内品、祗候高品、祗候高班内品、祗候黄门、祗候殿头、祗候殿直、祗候侍禁等官;閤门又有閤门祗候。置于东西上閤门,为閤门宣赞舍人之佐,与舍人同为閤职。掌朝会宴

  • 开列

    清代吏部铨选制度。官缺补授方法之一。指官员升迁,奉旨由部开列名单题请而授官之列。清制,大学士、尚书、左都御史、侍郎、翰林院掌院学士、总督、巡抚、学政、布政使、按察使缺,各不俟开列具题,即奉特旨补放;若

  • 退田

    隋唐时,指依均田令规定退还的口分田。唐代《田令》规定,当受田者年满六十或死亡时,免交租庸调,口分田必须交还政府。还公之土地,谓之退田。由于民户受田时大部分占田未达法定应受田限额,因此,实际上还公者不多

  • 塘丁

    又称塘丁役、塘役。南朝地方徭役,后变为杂税之一。南朝会稽郡沿海堤塘凡毁坏者,由该地士庶负责修补,谓之塘丁;完好者则经岁无役。后为均摊劳役,改为折收塘丁钱。初由地方自筹自用。齐永明二年(484),会稽太

  • 镇东节度使

    见“义胜军”。

  • 冯保

    明真定深州(今属河北)人,字永亭,号双林。嘉靖中为司礼监秉笔太监。隆庆时提督东厂,兼掌御马监事。万历初,任司礼监掌印太监,交结外廷张居正,倚太后势约束神宗甚严。万历十年(1582),张居正卒,遂失势,

  • 清真王

    即“妥得璘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