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宁
东汉灵帝年号(168—172)。凡五年。
东汉灵帝年号(168—172)。凡五年。
1825—1866或1867清贵州威宁骨董山人,原名正春,又名虎。苗族。曾为彝族土目之农奴。咸丰十年(1860),在威宁聚苗、彝、汉、布依等族万余人起义,活动于黔西北和黔西南广大地区。与太平军关系密切
官名。南朝梁普通六年(525)置,后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之十二班。陈沿置,拟七品,比秩六百石。
即“明宣宗”。
报纸名。清光绪二年十月八日(1876.11.23)创刊于上海,由在沪经商的各省商帮共同出面创办,部分经费出自清上海道道库,亦接受江南制造局之津贴。初所刊新闻中英文并列,旋取消英文。销路不畅,经营困难,
官名。南朝梁置。天监七年(508)为武职流外八班中的四班,代旧“广武将军”。大通三年(529)定制后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班。
档案名称。清军机处档册。汇记有关镇压人民起义和少数民族反抗事件的上谕,并录有少量有关奏折等项,对外国用兵事件,如第一次鸦片战争等,亦兼载。起自嘉庆元年(1796)一月,止于光绪七年(1881)五月。中
报纸名。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)在上海创刊。消闲小报。日出一小张,设艺文志、游戏志、要事志、月旦表、诙谐志、北里志等栏目。
见“内三院(1)”。
天文学名词。(1)东晋虞喜观测当时冬至日昏中星与《书·尧典》“日短星昴”记录相比,发现冬至点在移动,提出“每岁渐差”,“天自为天,岁自为岁”;并测算出积五十年差一度(赤经岁差)。随后姜岌等采用观测金星
军事编制。始置于明洪武年间。初置上直卫亲军指挥使司十二卫,即锦衣卫、旗手卫、金吾前卫、金吾后卫、羽林左卫、羽林右卫、府军卫、府军左卫、府军右卫、府军前卫、府军后卫、虎贲左卫。永乐年间复增金吾左卫、金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