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施氏易

施氏易

汉代今文《易》学派之一。西汉施雠创立。雠曾与孟喜、梁丘贺同学《易》于田何再传弟子田王孙。宣帝时立为博士,甘露三年(前51),参与石渠阁讨论五经异同。后授张禹,禹授彭宣。由是施氏《易》有张、彭之学。著有《周易施氏章句》二篇,亡于晋永嘉之乱。清马国翰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辑有《周易施氏章句》一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泉五千

    三国吴铜钱。圆形方孔,其钱文、铜质、气韵与“大泉五百”、“大泉当千”相类。后以其面值太大,导致物价更为上涨,民间患之,故停用收回,因而流传绝少。大泉五千

  • 拜香会

    清代福建天地会系统秘密结社。创于嘉庆年间。

  • 右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为统兵武臣,位在大都督之下。西魏亦置。元末朱元璋置为大都督府副长官,正二品。吴元年(1367)更定官制,革大都督,遂改置为大都督府长官,正一品。明洪武十三年(1380)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

  • 新旧唐书合钞

    书名。一称《唐书合钞》,简称《唐书》。清沈炳震编。二百六十卷。书成于雍正十一年(1733)。以《旧唐书》与《新唐书》瑕瑜互见,因积十余年精力,取两书互为比勘,合钞成编。皆分纲列目,酌取两书中记事优长者

  • 王玉汝

    ?—1255元郓城(今属山东)人,字君璋。少习吏事,东平行台严实署之为掾吏,迁补行台令史。又被耶律楚材授为东平路奏差官。迁行台知事,遥领平阴令。十三年,实子忠济袭职,任左右司郎中,遂总行台政务。累官至

  • 刘泽清

    约1603—1648明末清初山东曹州(今菏泽)人,字鹤洲(一作雀洲)。明天启间投军,以守备累官至总兵、左都督。崇祯末于山东、河南一带镇压农民军,军纪极坏。崇祯十七年(1644),为避清军,乃率兵大掠临

  • 王次翁

    1079—1149宋齐州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,字庆曾。崇宁进士。授恩州司理参军,后知道州。绍兴中,以附秦桧得进,累官中书舍人、参知政事。迎合桧意,力主和议,劾赵鼎,罢韩世忠、张俊、岳飞等三大将兵柄,皆

  • 掌印给事中

    官名。清代六科主管。康熙五年(1666)改都给事中设。每科满、汉各一人。掌发科抄,稽庶政,注销各衙门文卷及发给敕书、赴任文凭,察核奏销册、文武生童学册等事。初制,满员四品,汉员七品,康熙九年,俱定七品

  • 呼毕勒罕

    亦作“呼必勒罕”。蒙古语音译。意为“自在转生”,或言“化身”。藏传佛教谓达赖喇嘛、班禅额尔德尼及诸呼图克图身故之后,皆能寄胎转世,复接前生之职位,遂称其转世者为“呼毕勒罕”。参见“金瓶掣签”。

  • 都匀副长官司

    土司名。明洪武六年(1373)置。 副长官王姓。清末司废。治所初在文德,后移头塘。均在今贵州都匀市东南。管王家司、上坝等一百零五寨。居民布依族、苗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