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氏易
汉代今文《易》学派之一。西汉施雠创立。雠曾与孟喜、梁丘贺同学《易》于田何再传弟子田王孙。宣帝时立为博士,甘露三年(前51),参与石渠阁讨论五经异同。后授张禹,禹授彭宣。由是施氏《易》有张、彭之学。著有《周易施氏章句》二篇,亡于晋永嘉之乱。清马国翰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辑有《周易施氏章句》一卷。
汉代今文《易》学派之一。西汉施雠创立。雠曾与孟喜、梁丘贺同学《易》于田何再传弟子田王孙。宣帝时立为博士,甘露三年(前51),参与石渠阁讨论五经异同。后授张禹,禹授彭宣。由是施氏《易》有张、彭之学。著有《周易施氏章句》二篇,亡于晋永嘉之乱。清马国翰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辑有《周易施氏章句》一卷。
西汉文帝时改大梁县为浚仪县,《水经·渠水注》:“《陈留风俗传》曰:县北有浚水,像而仪之,故曰浚仪。”一说其城居浚、仪二邑之间,故名。治今河南开封市。属陈留郡。北魏孝昌中为陈留郡治。东魏、北周又先后为梁
①汉代官吏的一种休假制度。即二千石以上官员病满三月后,皇帝赐假,得继续带职休养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高祖尝告归之田。”颜师古注引孟康曰:“汉律,吏二千石有予告,有赐告。”“赐告者,病满三月当免,天子优
清后期运河入长江水道上的十座坝。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东,名称是拦江坝、土山坝、金湾坝、东湾坝、西湾坝、凤凰坝、新河坝、壁虎坝、湾头老坝和沙河坝。
①元代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。②即元杂剧。
?—1447明河南太康人,字礼卿。建文进士,任庄浪知县。永乐初迁御史。历官江西副使,应天、顺天府尹。刚直不挠,严于用法,勋贵敛手,有包拯之誉。宣德三年(1428)任右都御史。八年致仕归。卒于里。顾佐
1818—1858清湖南湘乡人,字克惠,号迪庵。贡生。与其弟李续宜同事罗泽南为师。咸丰三年(1853)从曾国藩办团练。四年任知县,参与攻陷武昌、田家镇,擢知府。次年连陷江西弋阳、广信(今上饶)等城,任
?—前469战国时周王。名仁,一说名赤。周敬王之子。公元前476(一作前475)—前469年在位。《史记·六国年表》以周元王元年(前476,一作前475)为战国时代之开始。
河西回鹘的一支。活动于今甘肃天水一带,与宋通贡。宋大中祥符四年(1011),宋以其首领翟符守荣为神武大将军,安殿民为保顺郎将。
宋理宗赵昀陵名“永穆陵”,宋人也以“穆陵”称理宗。
本为三国魏曹芳母郭皇后所居宫号。后曹芳尊其母为皇太后,遂沿汉制,以宫号尊称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