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晓
唐末五代京兆杜陵(今陕西西安东南)人,字明远。宰相杜让能子。博学善辞藻。唐末,累迁膳部郎中、翰林学士。入后梁,迁工部侍郎奉旨。开平二年(908),拜中书侍郎、同平章事。后为乱兵所杀。
唐末五代京兆杜陵(今陕西西安东南)人,字明远。宰相杜让能子。博学善辞藻。唐末,累迁膳部郎中、翰林学士。入后梁,迁工部侍郎奉旨。开平二年(908),拜中书侍郎、同平章事。后为乱兵所杀。
秦汉时称病残者为罢癃。亦作疲癃。秦汉对罢癃有专门法律规定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颜师古注引如淳曰:“高不满六尺二寸以下为罢癃。”按秦律,罢癃者可减轻徭役,如守官府之类,但必须如实申报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法律
靖一作静。南北朝时义阳三关之一。因山为障,不营濠隍,故名。居三关之西,又名西关。即春秋时之冥阨。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南豫、鄂交界处。宋时名行者坡,亦作行者关;后又讹为恨这关。
即“蒙古纲”。
即“独孤”。
又译必彻彻。蒙古语,意为“书史”。蒙古初期,始用书史记写文牍,称必阇赤。怯薛执事中“为天子主文史者,曰必阇赤”(《元史·兵志二》)。元各官衙中以蒙古文作书之掾史、令史,称蒙古必阇赤。
802—823亦作劝礼、卷利、劝利晟(城)。南诏第九世王。姓蒙氏。乌蛮(彝族)。骠信劝龙晟弟。唐元和十一年(816)继立,受唐册封为南诏王。在位时治理洱海水患,重筑龙首、龙尾二关(今大理上下二关)。卒
明景泰三年(1452)置。治今浙江泰顺县。属温州府。
官名。隋开皇三年(583)始置,为散官八郎之一,正七品上。大业三年(607)罢。唐代置为文散官,正七品上。侯爵出身多由此叙阶。北宋沿置。元丰三年(1080)废文散官,改为新寄禄官,正七品,取代旧寄禄官
书名。清末张郁文撰。四卷。成书于光绪二十七年(1901)。张氏字壬士,号胥湖居士,江苏吴县人。尝以《元史》谬舛,地理为尤,乃于光绪年间,搜辑《蒙古游牧记》、《朔方备乘》、《汉西域图考》诸书,考订元代地
约209—238三国魏颍川颍阴(今河南许昌)人,字奉倩。家中诸兄宗儒,唯他独好谈玄,与傅嘏齐名于世,史称“嘏善名理,而粲尚玄远。”认为圣人的思想(意),盖理之微者,非语言、文字所能尽表,六经虽存,不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