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部郎中
官名。魏、晋、南北朝与水部郎互称,为水部曹长官。唐代定置为尚书省工部所属水部司长官,员一人,从五品上。高宗、玄宗时随本司先后改称司川大夫、司水郎中,旋皆复旧。渤海国置,为水部长官。北宋初为五品寄禄官,无职事。元丰改制后为职事官,从六品。辽、金、元不置。明洪武六年(1373)复置,正五品。二十九年改称都水清吏司郎中。
官名。魏、晋、南北朝与水部郎互称,为水部曹长官。唐代定置为尚书省工部所属水部司长官,员一人,从五品上。高宗、玄宗时随本司先后改称司川大夫、司水郎中,旋皆复旧。渤海国置,为水部长官。北宋初为五品寄禄官,无职事。元丰改制后为职事官,从六品。辽、金、元不置。明洪武六年(1373)复置,正五品。二十九年改称都水清吏司郎中。
?—743唐宗室。少封嗣江王。开元十二年(724),改封信安郡王。历德、蔡、衢、蜀、濮等州刺史,为政清严,吏民畏服。十七年,以朔方节度使率军攻吐蕃,收复石堡城(今青海湟源西南)。二十年,败契丹、奚,以
西汉陇西狄道(今甘肃临洮)人。宣帝时任酒泉太守,奉命率郡兵与赵充国平定羌族起事,力主分兵并出张掖、酒泉,先破罕、开,后图先零。旋拜破羌将军。后宣帝用充国计,先击先零,招抚䍐、开,罢兵屯田
书名。清左宗棠撰。初编三十八卷,续编九十六卷。汇辑左氏咸丰十一年(1861)至光绪六年(1880)间折片而成。以军务为主。其镇压太平军、捻军、回民起义以及从事新疆战事等前后折片均辑入。亦有设福州船政局
周代称诸侯国君。《梁其钟铭》:“梁其身邦君大正,用天子宠。”《尚书·酒诰》:“我西土棐徂邦君、御事、小子,尚克用文王教,不腆于酒。”
唐咸通时,礼部侍郎刘允章上《直谏书》,指陈时弊,谓民有“五去”:一势力侵夺,二奸吏隐欺,三破丁作兵,四降人为客,五避役出家。
又作田期、田期思、田臣思、陈忌、陈臣思。因封于徐州(今山东滕州东南),又称徐州子期。战国初齐将。曾向齐威王推荐孙膑为军师。齐威王四年(前353),魏将庞涓围赵都邯郸(今属河北),他率军救赵,从孙膑围魏
篇名。近人梁启超撰。民国初年设局修清史,此文为讨论《清史》体例而作。主张:本纪宜简练,应批评帝王施政得失;后妃、诸王与国事无关,不立传而归诸表;各代政治大事均列事表,以便纵览始末、因果;增设都市、物产
关隘名。在今河南信阳县南近豫、鄂交界处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谓在武阳关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天监七年(508),魏义阳三关戍主侯登以城降梁。八年魏中山王英至义阳,将取三关,梁司州刺史马仙琕“使云骑将军马
明时苗族一部分。分布于贵州金筑(今长顺西北)一带。从事原始农耕,择悬崖处凿洞为室,所居或高百仞。
明清时期,府、州、县署衙役的敬称,口语或称之为头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