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清太宗

清太宗

1592—1643

即爱新觉罗·皇太极。清代皇帝。1626—1643年在位。太祖第八子。初为正白旗旗主贝勒,与大贝勒代善、二贝勒阿敏、三贝勒莽古尔泰合称“四大贝勒”,以年齿序称“四贝勒”。曾襄理国政,屡统兵征战,颇有战功。天命十一年(1626),太祖卒后,被诸贝勒推为后金汗,年号天聪。即位后,削弱三大贝勒权力,控制正黄、镶黄、正蓝三旗。设六部、内三院、都察院,以完善中央统治机构。开文馆,译汉文书籍,考试生员、举人,尽力笼络汉、蒙官员。为解除后顾之忧,断绝明朝与朝鲜盟好,曾两次进攻朝鲜,逼朝鲜国王纳贡。又出征察哈尔蒙古,统一漠南,以扫除明朝北边屏障。屡次对明朝用兵,在辽西地区不断取胜,并四次遣兵入塞,攻城掠地。天聪十年(1636),改国号为清,改元崇德,受尊号为“宽温仁圣皇帝”。后又创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,统一女真各部,为入关灭明作好准备。崇德八年(1643)暴卒,葬盛京(今沈阳)昭陵,庙号太宗,谥文皇帝。

清太宗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刑寺

    官署名。即大理寺。唐光宅元年(684)改,神龙元年(705)复名大理寺。

  • 左辅都尉

    官名。三国吴置。孙权黄龙元年(229)立孙登为太子,置左辅、右弼、辅正、翼正都尉,以辅佐之,称四友。诸葛恪自中庶子转此职。

  • 耒耜

    古代掘土耕地的农具。耒、耜原为两种。耒系木制,曲柄,下端有双齿,加以踏脚用的横木,用以刺土翻地,在龙山文化至商代遗址中曾发现用之掘土的痕迹。在耒的下端安装骨或石铲称为耜。后铲部改用金属制造,逐渐取代木

  • 兴辽

    辽圣宗时渤海人大延琳所建国号。

  • 青苗钱

    ①唐后期土地附加税。安史乱后,军费大增,京城百官俸钱减耗。广德二年(764),开征青苗钱,以补充百官课料。由青苗使主管征收。大历初,每亩征收十文,三年(768)每亩加五文。后又加征地头钱每亩二十五文,

  • 糖霜谱

    书名。南宋王灼撰。灼,字晦一,号颐堂,遂宁(今属四川)人。其家乡以产糖霜(冰糖)著名,故写下是书。成书于绍兴十五年(1145)前后,计七篇。原委第一,述唐大历中始创糖霜之事。以下各篇皆无篇名,其内容:

  • 都亭

    建于城厢之亭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于是相如往,舍都亭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临邛郭下之亭也。”《后汉书·皇后纪》李贤注:“凡言都亭者,并城内亭也。”汉代都城、郡城、县城均有都亭。东汉时,洛阳都亭常驻屯

  • 协济钱粮

    见“协拨”。

  • 耶律秃花

    秃花又作秃怀、兔花。金契丹人,世居桓州(今内蒙古正蓝旗)。兄阿海由金朝派遣出使克烈部汪罕处,与成吉思汗结纳。此后他随阿海俱往,留为质,直宿卫。蒙古侵金,充向导,袭金群牧所,获马甚多。又大破金军于会河堡

  • 舞谱

    唐时记录舞姿的一种谱式。敦煌石室藏唐人所抄卷子中有《舞谱》两卷,包含八个曲调。用据、摇、送、舞等词记录舞蹈动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