牢山
即哀牢山。又名玉泉山。在今云南保山市东。本名安乐山,当地少数民族讹为哀牧山。《后汉书·西南夷传》载有哀牢夷先祖妇人沙壹居于此山之传说。
即哀牢山。又名玉泉山。在今云南保山市东。本名安乐山,当地少数民族讹为哀牧山。《后汉书·西南夷传》载有哀牢夷先祖妇人沙壹居于此山之传说。
或称捕猎户。元诸色户计之一。专门为皇室及诸王捕猎禽兽,供祭祀、饮食或提供毛羽、皮张等用。主要由析居、放良人户以及漏籍孛兰奚、还俗僧道等充当。元朝常将打捕户与鹰房户合并在一起,设立机构,进行管理。打捕户
书名。清宋翔凤撰。二卷。卷上对雪宫、阙里、转附、朝儛、温泉、墦间之祭、成阳灵台碑、淇竹、南亳、亳邑、耿城、周旧邦、首阳、曹交等进行考辨。卷下对宋存、淳于髡、君陈、颜渊、秦誓、少梁、丧地于秦七百里、桐汤
云南腾越九关之一。在今腾冲县境内西北界碑沟。明万历二十二年(1594)置。为边防土弁驻屯之所。土把总初为柴姓,清乾隆中改艾姓,世职。
科举考试用语。隋唐时,科举考试及格被录取者称及第,因列榜有等第,故名。人称登第或擢第。宋代殿试分甲取人,文科一、二甲赐本科及第,武科状元赐武举及第。太学上舍生分数最高者,赐上舍及第。此外,礼部试和殿试
即今山东邹平县;一说在今邹平县北。原为梁邹县治,西晋永嘉后县废。东晋末、南朝宋在此置戍。《资治通鉴》:元嘉二十八年(451),“青州民司马顺则自称晋室近属,聚众号齐王。梁邹戍主崔勋之诣州。五月乙酉,顺
①以新收获的谷物、果品等先祭神灵,后自享用的一种风俗。②明代奉祀太庙礼仪,属吉礼。洪武三年(1370)定于每月一日,于太庙行荐新礼。平日若有四方进献新鲜食物,亦先献奉于宗庙,故名。由太常卿与内使监官掌
明陕西巩昌(今甘肃陇西)人。洪武时以荐举授泰州教谕。秩满朝京,召问经史及政治得失,直言无隐,任为左赞善。以亮直见重,官至礼部尚书。洪武末病卒。
从事游说活动者。亦称谈说之士、游说之士、言谈之士、说客、游宦者等。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虞卿者,游说之士也。蹑跻檐簦说赵孝成王。”《商君书·算地》:“谈说之士资在于口。”游士多为贵族官僚门客,有
官署名。明永乐迁都北京后,于南京留置。设院判一人,吏目一人。下设生药库、惠民药局,各设大使一人。所掌与北京太医院略同。
麦种处理法。清光绪中叶出现于山东桓台县一带。据《桓台县志》记载,冬至节时,将麦种浸冷水中,旋取出晾干,以后每九日浸一次,如前法。至次年春初冻解,即行播种,至芒种节亦能如期成熟。晚种而熟早,可以调剂农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