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

官职等级制度。又称班次。(1)官员临朝时所站位置。始见于春秋。《左传·庄公二十三年》:“朝以正班爵之义。”以后历朝各有具体规定。如两晋时特进为第二品,位在诸公下、开府骠骑之上。明景泰时定,午朝时,西内阁、五府、六部奏事官,六科侍班官,南面北立侍班御史二、序班二、将军四。(2)官职等级。南朝梁天监七年(508)始定,自丞相、太宰等至车府等令,共分十八班,以多者为贵,同班以居下者为劣。其为乡品不及二品者设七班,至南朝陈时称“流外七班”。系寒微士人所任之官。经流外七班,方能进入十八班中第一班。梁天监七年(508),又置一百二十五号将军,分为二十四班,以镇、卫、骠骑将军最高,为二十四班,驰射将军等为一班,其下为乡品不及二品者,置流外八班,地位较低。此外又置武安、镇远等一百零九号将军,分二十四班,施于外国。大通三年(529)改定二百四十号将军分为三十四班,原流外八班亦包括在内。施于外国为一百二十五号将军,分为二十八班。转则进一班,黜则退一班。陈初承梁制,定为十八班,十二班以上并诏授,十一至九班,礼数复为一等。陈后又改用“九品”官制。(3)表示地位之班次。如清代官员因品级地位不同分为道班、府班、县班,而吏目、巡检、典史一类佐杂小吏则称“小班子”。官员因保举或捐纳升阶,称“过班”。同时也表示不同出身之官员。如举人、进士称“正途班”。又有“保举班”、“捐班”等。(4)清代各衙门轮值班次。朝廷各文职衙门及八旗、侍卫处等分为十班,每班三、四衙门不等。如一班为吏部、翰林院、正黄旗,二班为户部、通政司、詹事府、镶黄旗。每日轮班值日,周而复始。有应办之事,则于班日奏闻。若急事不待班日而奏,则称“加班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插箭峪

    即今河北涞源县西南插箭岭。《明通鉴》:嘉靖三十二年(1553),俺答犯大同,趣紫荆,攻插箭、浮图等峪,即此。

  • 答儿麻失里

    ?—1334察合台汗国汗。怯伯弟。1331—1334年在位,留居呼罗珊边境。摒弃佛教,皈依伊斯兰教,与西方穆斯林地区往来频繁。曾大举入侵印度。1334年,因笃来帖木儿之子不赞起兵反,逃向哥疾宁,途中为

  • 右领军卫上将军

    官名。唐贞元二年(786)置,为右领军卫长官,位大将军上,一员,从二品。掌宫禁宿卫。北宋置为环卫官,无定员,无职掌,多以宗室为之,亦用为武臣赠典。元丰改制前为三品,后为从三品。南宋多不除授,隆兴中复置

  • 贺拔允

    487—534北魏神武尖山(今山西神池)人,字可泥,又作阿泥、阿鞠泥。高车族。祖、父世为武川镇军主。六镇起事时,南投尔朱荣。建明元年(530),除开府仪同三司,封燕都公,出使柔然。又结托晋州刺史高欢。

  • 移剌子敬

    1110—1181金契丹五院部人,本名屋骨朵鲁,字同文。读书好学,金熙宗时预修《辽史》。海陵王时,为翰林修撰,迁礼部郎中、翰林待制。世宗大定二年(1162),以待制同修国史。改秘书少监,兼修起居注。常

  • 湘路新志

    杂志名。湘路集股会机关刊物。清宣统元年十月(1909.11)在长沙创刊。月刊。龙璋、童光业等先后主编。以提倡集股、抵制外债、商办湘路为宗旨。反对帝国主义掠夺和清政府拍卖路权,呼号拒款废约、自办铁路。三

  • 陈宗胜

    约1825—?清广西人。早年参加太平军,初封将军。咸丰三年(1853)二月克南京,升指挥,旋升检点,守大东门。五月封恩赏丞相。四年升秋官又副丞相,率军西征,守庐州(今合肥),屡败清军。后不详。

  • 冥验记

    书名。南朝齐萧子良撰。三卷。宣扬佛家戒杀生之宗旨及报应之验。久佚。《法苑珠林》所记《宣明验》三卷,或即此书。

  • 公用本

    清代升平署剧本名称。时宫中演戏,均于后台陈放公用本,以供各角色公阅。为白纸抄写,装订成册,封面标写剧名,戏词中切有谱板。

  • 负瑕

    一作瑕丘。即负夏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兖州市东北。参见“负夏”。